百姓擔憂不已。”
吳越和劉備以及公孫瓚手下達成最終協議,把各人的家室都遷往吳越。公孫瓚在最後還是沒犯渾,同意了這個最合理的建議。而歷史上也少了一位殺光妻妾一起自焚剛愎自用的豪強。
=====
吳越大王楊晨毓已經回到句章,總在淮陰住也不是事,總要會句章處理事情。
“小白、玲玲,你們去和公孫家的多親近親近,不管怎麼樣,她們也是離亂人。”
“大王善心又勃發,何不納了那公孫家的女兒。”
“人家老公還不知死活,怎麼能去逼迫人家。”
“那大王意思是人家只要老公戰死,你就可以有所作為了麼?”
“你們這些人,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吳越大王楊晨毓也不好意思起來,公孫瓚家內眷見過,公孫瓚是個美男子,聲音也好聽,他的閨女也繼承這些優點,自然很是吸引眼球。“好,你們各自一攤子事情太少還是怎麼。小白你的弓手訓練得怎樣?玲玲,你聯絡各世家女眷的事情呢?我沒見到名譜錄修訂好啊!”
名譜錄是吳越大王打破漢朝世家的一個新玩意,這個名譜錄是以歷史為尊的,自上古以來的家族,只有那些有淵源的家族才能被記錄。而排名也是按照歷史和古代帝王淵源,而不是根據現實的家族勢力。這明面上就是要打破兩漢數百世家大族的桎梏,要搞新體系。原本已經沒落的家族們也感到機會,一個出頭的機會。
吳越的官吏考試只能一定程度消減世家大族的影響,所以與其及其殘酷的打壓破除,不如多多樹立有歷史淵源的古代家族,來藉此分去名望和能量。
更加因為吳越大王掌握了最古老的虞氏古書和尚書,完本尚書,3200多的篇章不是這個時代一百來篇的能比,自然吳越的正統性漸漸得到大家認可。虞氏是唐虞前的朝代王族,本來就是中國主人。而記載這些上古史的玩意使得吳越大王說話教訓人也更加有底氣。中國的問題不是單單軍事就能解決的。再加上在會稽山發現的完本尚書,使得吳越對歷史脈絡更加有主動權。漢朝是得位不正,而吳越大王入贅虞氏,而虞氏又是上古王族,自然而然的得位問題、法統問題比較好解決,至少能自圓其說。而自上古虞氏和劉漢王室雙重繼承權與一身的王孫,更加是全國人民所期盼的新星。
章九十二黎明
吳越大王楊晨毓越發暮氣沉沉,原本每天接見大臣的時間也給改到下午,這讓大家很不爽。吳越大王制定三大臣和外朝部級以上官吏上午議政,中午和兩院溝通,下午才把形成決議的各項文牘交給自己簽發。實際上也是外方權力的開始,吳越大王是人,既然是人,就要學會抓權和放權。沒什麼重要的事儘管給大臣們去處理,錯了就是他們的錯,我,吳越大王只是太忙沒看仔細就簽字。要是做好了,自然是在英明的吳越大王領導下完成又一偉業。
全民三餐,那是不可能的。吳越大王吃三餐,但是大臣們大都還是慣例兩餐,這中間就比較難受,尤其下午和吳越大王議政時,大都餓得發慌,所以吳越大王更加具有主動權。
郎官在讀湊章,什麼什麼人已經簽字表示同意,什麼人表示反對。吳越大王給的制度比較壞,只能簽字同意或反對,不得提起其他意見,或者不簽字。不簽字累積三次以上,罷官。官員們想要把皮球踢給大王,這樣就不行了,一定要在給吳越大王見之前各相關部門主管必須給予自己意見。而司法獨立後,吳越大王是最後一個參議判決,死刑必須由吳越大王親自簽發才能執行。死刑判決後交由兩院議定,最後由吳越大王簽字。這樣大量案子也給剝離出來,吳越大王不須自己一一審定案子。而後世各皇朝做法各異,最難受的是滿清,居然連小小縣城建城牆要多少磚石都要自己審定,這個就是踢皮球踢得皇帝難過了。
吳越各地土建和農業灌溉渠都是公開招標,發包給各商社,然後派人監督即可,政府抽身。一些鄉下自己籌建的工程,政府不管,鄉下小路建木橋石橋的,准許收過路費三十年。鄉下共建的灌溉渠堤壩,吳越政府也不管,只是提供一點點物資獎勵。前世時米國在開發西部同時就釋出政令,老百姓自己建設的道路、木橋,可以收取過路費。這個政策出來,極大刺激平民百姓建設公共道路設施。吳越是學習,很多政策都是借鑑美國做過的,效果很好的辦法。政治上,兩院的門檻把窮人擋在外,但是沒有窮人的選票也是很難選上,這樣就形成有錢人提供金錢來參政。而納稅的多少,決定你的政治原始地位高低。吳越大王整個家族現在是整個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