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處蠻夷也不是沒漢人通譯,這麼十年來,各部落或多或少有流落山間的漢人和會點漢話的部落成員。
各部落終於知道吳越軍大勝的訊息,那些俘虜們被押解在後世坤甸去,坤甸邊上有大河,築城修建船廠和碼頭再合適不過,那條大河的下游地區,都是土著開墾好的稻田。婆羅洲山區內地都是住長屋的狩獵部落,沿著海岸的河流三角洲還是有很多種植稻穀的農民。那些逃避戰亂的各民族或者失去資格的民族被迫退縮到世界的蠻荒苟活。吳越對於這些種植稻穀的農民倒是安撫為先,並沒打算全部殺光。
戰俘們被安排砍伐樹木,開挖壕溝和運河,卡普阿斯河下游三角洲地區是一大片沼澤,還有星星點點的農墾稻田。按說這些地方是魚米之鄉,現在肯定不是,到處是鱷魚巨蜥。那些戰俘在這裡開挖運河,以便引水到寄奴城,寄奴自然而然把還不存在的城市以自己名字命名。寄奴城一期規劃很小,周邊是十里的環形運河拱衛。開挖護城河出來的泥土將夯築成土城。這種地方先這麼建設也是很省事的。數萬青壯勞力對吳越來說真是不可多得的財富。糧食從棉郡運來,壓根不愁。棉郡開發最早,成為吳越在南洋重要的產糧基地。現在生地慢慢變熟後,產量節節上升。多餘糧食運回吳越也不現實。所以周邊海島就成為棉郡最重要糧食消費市場。
土著們反抗時很厲害,一旦心理防線被壓垮後基本比狗還忠心。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還將證明這一點。後世南洋各地的抗日還是華人為主,土著偶爾有幾個開化有骨氣的。
甚至荷蘭在統治南洋時,一個士兵帶了數百剛剛屈服的部落青壯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