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也是為了更好控制江東各地的需要,執行扁平化的條件之一就是中間那個就不能坐大,下面的縣大點反而無事。後世的行省和這個年代的州牧都容易讓地方坐大,成為把持一方的軍政割據勢力,於國家無好處可言。而漢朝的郡劃分在南方太大了,必須預防住,所以乾脆劃分細小些,讓各郡只能圍著中央轉。
“本郡年入稻米萬石,豆子萬石,民間收益僅此而已。”
“嗯,現在是不是還有免稅的,所以沒有那麼多?”
“是的,大王。這個免稅的還沒到期,開墾的荒地也不多。”
“那官家農場各項收益何如,還有礦場?”
“回大王,礦業是虞部直接徵收,不透過本郡之手,故而只能大概有個印象,虞部收入鐵礦和銅礦砂各三千石而已,虞部徵集大木一萬五年根,其它木材留待地方。管家的鹽場由吳越虞部鹽務局統管,下官監督的數字是出鹽一萬石。海魚下官只是收到三萬斤,以後努力些會翻倍,現在還是以開墾荒地提高地力為主,主次須明,還沒到開發海產的時候。各三家管家農場收集糧食亦不多,不過萬石,三分之二要留作自用,能徵集府庫的不過六分之一,六分之一做獎勵。”
“善,寡人也沒指望你一下子把那邊都弄好,等移民的荒地開墾差不多了,地力提高後,我看年入十萬石還是有的。”
“是的”
“漳水多鼉龍,要好生教導新移民,勿喝生水,勿隨便下水,該剿滅的剿滅,鼉龍嘛,肉還是很好吃的,皮子做甲衣最好不過。”
“鼉龍小事也,溼熱瘴氣才是主要的,唉,生病橫死的極多。好在大王您的要求及時,多喝生薑糖水,多飲茶才算扭轉過來。”
“是啊,郡守大人要多多費心了。這裡不比北方,不小心的話,很難存活哦。要是去南洋,在這裡適應下就能下南洋,一通百通。”
“回大王,小臣有事要諫。”
“說吧,啥事啊?”
“這君君臣臣的禮數不能廢,禮不敬四維不張,四維不張國家之禍矣。”
“是不是看到吳越大學的各家各派的不舒服啊?”楊晨毓知道知識分子的小心眼,讀了點數,就要死磕了,真正做實事的沒幾個,就算做實事的也要死磕,腦子變活的都是在鐵蹄下軍刀前。
“這個,大王您說的對也不對!”崔琰正準備好好辯駁一番。
楊晨毓揮揮手,“好啦,你也是個人物。無論外貌、品性還是讀書的死理,寡人皆不及你,不過你不及寡人的是容人,大丈夫無度可不行!”
崔琰臉色不好看起來,又不願意放棄這麼個近身改變大王主意的機會,站立起來,“百家者,器也。大王張目的不過是器,何如先聖人說得,王天下之道也。王天下之道,非帝王不可學,而今大王擁據海內最廣疆土,收天下勇士為爪牙,何如王之天下?”
“你也別拿這個來激寡人,本王不是亂臣賊子,得享先皇厚恩才有這份家業,先皇待我不薄,本王當維護先皇子孫為己任,只要本王在一天,這漢家的天下還是劉漢的,也是先皇子孫的。”
“臣明白。可您也總不能把我儒學置於器學一般,我儒學是王道是仁學是王天下的,哪能和別家一般。”
“真是的,讀百家書、習千子言、覽萬國治學是本國治國之本。萬國治學如浩瀚汪洋,寡人猶嫌不夠,你倒好,是不是建議寡人要這吳越學子都專研儒學,沒事就判句讀為個把字爭得天翻地覆!”
“不敢!”
“好啦別說不敢。真要我說啊,你們殯葬行的,說說事也就得啦,別以為天下離開你們就埋不得死人!”吳越大王說得很難聽,儒者為啥穿儒服啊,就是為了辨別埋死人的身份,畢竟誰碰到都晦氣。
楊晨毓看看崔琰,嘆口氣,還是說了,“我說你也別生氣。儒者本就是巫醫之屬,專門搞搞祭祀埋死人也就是了,何況十儒九盜,要不本朝劉老大也不會這麼怠慢你們這些人。雖然埋死人的巫漢出了個很不錯的讀書人,也就是你們自以為的聖人,但是不愛崗敬業的儒者是不受歡迎的,難不成你們要忘卻先祖的事業不成。治天下是讀書人的事,不是哪家的私家菜園。要是你們那幫鬧騰的儒者再這麼瞎折騰,別怪我下令天下儒者需安守本分,好好埋死人做喪事,不得盜墓!”
崔琰憋紅臉,“這個不一樣的,儒者早不做喪事了,還提哪幹嘛!”
楊晨毓毫不客氣,“你們的孔聖人都沒放棄這份手藝產業,你們倒好,會點小道理就要背叛祖師爺?百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