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2 / 4)

小說:謀曹篡魏 作者:世紀史詩

“正好,那你來幫我磨藥。”張仲景從藥筐裡選取出各種奇形怪裝的草藥,“這個,還有這個要放在一起,然後再與那幾樣混合,明白了嗎?”

“明白!”周揚欣然接受。

然後滿懷信心地蹲到一旁磨藥,心想這次馬雲祿和將士們終於有救了。

周揚完全依照張仲景的指未,小心翼翼地將各種藥沫混搭,同時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便隨口問道:“對了,張先生剛才說可以為病人醫治,卻不能保證能夠解除這場瘟疫,在下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張仲景道:“病人可以一個個治,可是真正要阻止病毒繼續擴張的辦法,並不是依賴於藥物,而是人為。”

周揚聞言即刻明白道:“先生請放心,長安目前已要禁止病人流亡。”

張仲景又道:“單是禁止還不夠,你可知道這瘟疫的根源嗎?”

周揚奇道:“若不深入調查,怎能知道?”

張仲景搖了搖頭道:“《素問》有云,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瘟疫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周揚雖然聽不大懂這裡面的意思,但大概知道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括了烈性傳染病,於是猜道:“難道瘟疫本是便是由體外感入其內?”

張仲景道:“看來你對醫學方面倒很有天分啊!等這場瘟疫過後,定要與你好好研究一下傷寒之說。對了,不知閣下怎麼稱呼?”

周揚自報姓名後,又問道:“那麼除了禁止病毒外流之外,先生指的阻止瘟疫擴張的辦法是什麼呢?”

張仲景道:“既然是周太守,在下倒還抱有一些希望,其實辦法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正要流傳起來卻難上加難。”

周揚道:“願聞其詳。”

張仲景連忙謙虛道:“其實大多病症都是自身引起,只要平時注意飲食起居,保持乾淨的生活習慣,便是防止瘟疫的最有效方法了。”

周揚恍然道:“聽先生一言,在下茅塞頓開,待回洛陽之後,定要請先生制訂一套良好的生活規範,便由在下從洛陽開展。”

張仲景欣然接受,同時將視線移到周揚手中的藥沫罈子,道:“趕緊把剩下的弄好,咱們先找個比較嚴重的病人試一試,任何藥物都不能絕對保證有效,世上亦沒有百分之百的神丹妙藥,只有不斷嘗試,在實驗中得到驗證了。”

周揚毅然道:“在下明白!”

兩人再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為病人煮藥。

在一旁的巫術與人群,仍在不斷地祈求病魔的驅散。

然而那些病人早已無力地躺在地上聽天由命,就好像結果是生是死,都與已無關似的。

當張仲景做好了一碗一碗的湯藥,周揚又要幫他為其他病人灌口,他卻認為先試一碗,因為他自己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能保證治好疾病。

當第一個病人服下湯藥,直到黃昏仍不見好轉,周揚也開始著急了,但並沒有對這建安神醫失去信心。

“奇怪,真是奇怪,之前好幾次同樣的瘟疾亦是這樣治好,為何這次卻與眾不同呢?”張仲景自言自語著,並在病人身上細細察看了一會兒,才拍了下額頭道,“難道在病與病之間傳染之後,新舊雜病交錯感染,又生新疾?”

“竟如此嚴重?”周揚忍不住問道。

張仲景並沒有答他,而是徑自扶起了病人,在他背後、肋下、耳後與口鼻等各觀觀察,然後又用同樣的方法去觀看其他的病人,才道:“前者有汗、脈浮緩,屬太陽病中鳳的桂枝湯證,而這些病人皆無無汗與脈浮緊現象,顯然為太陽病傷寒的麻黃湯證或大青龍湯證。”

周揚對這些專業醫學術語一概不懂,故而也不敢打擾。

只見張仲景反覆嘗試各種配劑,經過分析之後再驗證,驗證之後再分析,最終又配製出新的藥方,重新為病人親自喂藥。

此刻天色已黑,周揚早已在四周升好火堆,以供照明。

同時心中充滿了感嘆,原來所謂的神醫,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必須在不斷失敗中得出結果。

而張仲景到後來,之所以能夠成為被後人永生不忘的神醫,除了他對後世醫學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作為醫學大家的仁心仁德。

若是像後現代那麼多名醫院,以及要錢不要命的無良醫師。

周揚所生活的那個年代,只能用一句“病不起”來總括。

“這就對了。”張仲景大叫一聲,整個人長身而起,指著其他將士高興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