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1 / 4)

歸清朝。焦勖,安徽寧國人,《明史》無傳,生平事蹟不詳。從本書的《自序》中知他感憤於明廷衰敗,民遭慘禍,〃日究心於將略,博訪於奇人,就教於西師,更潛度彼己之情形,事機之利弊,時勢之變更〃,反覆研究火器技術,被人稱為〃深諳茲技〃。他所就教的〃西師〃就是湯若望,所以本書題湯若望授。實際上本書的真正作者是焦勖。亂為焦勖只是就教於湯若望,而本書是在學習西法的基礎上,廣泛參考名書,結合明朝末年實際,加上自己的研究心得寫成的。

這在他的〃自序〃中說得很清楚:〃姑就名書之要旨,師友之秘傳,及苦心之偶得,去繁就簡,刪浮採實,釋奧註明,聊述成帙。〃所以,有些書目只著錄(明)焦勖撰是有道理的。

《火攻挈要》成書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並刊刻行世。全書三卷,附《火攻挈要諸器圖》一卷,一本作《火攻挈要》二卷、《火攻秘要》一卷,內容相同。三卷的篇目如下:

捲上:概論火攻總原、詳參利弊諸原以為改圖、審量敵情斟酌制器、築砌鑄銃臺窯圖說、鑄造戰攻守各銃尺量比例諸法、造作銃模諸法、下模安心起重運重引重機器圖說、論料配料練料說略、造爐化銅熔鑄圖說、起心看塘齊口旋塘鑽火門諸法、製造銃車尺量比例諸法、裝放大銃應用諸器圖說、收蓋火銃銷箍圖說、製造各種奇彈圖說、製造狼機鳥槍說略、製造火箭噴筒火罐地雷說略。

卷中:提硝提磺用炭諸法、配合火藥分兩比例及製造曬晾等法、收藏火藥庫藏圖說、火攻諸藥性情利用須知、火攻佐助諸色方藥、火攻佐助方藥附餘、本營自衛方藥、試放新銃說略、裝放各銃豎平仰倒法式、試放各銃高低遠近註記準則法、各銃發彈高低遠近步數約略、教習裝放次第及涼銃諸法、運銃上臺上山下山諸法、火攻要略附餘、火攻根本總說。

卷下:攻銃說略、鰲翻說略、模窯避溼、木模易出、泥模須幹、模心易出、兌銅分兩、爐底避溼、化銅防滯、設棚避風、爐池比例、銃身比例、修補銃底、修整彎銃、彈藥比例、彈銃相宜、彈制說略、制彈說略、裝彈機宜、裝藥比例、藥信說略、遠近之節、眾寡之用、寬窄之宜、迴圈之法、救衛之備、斬將說略、擊零說略、掃眾說略、驚遠說略、驚近說略、攻城說略、守城說略、水戰說略、火攻紀餘、火攻問難、火攻索要、火攻慎傳、火攻需備、火攻需資、火攻推本、歸源總記。

從以上目錄可以粗略看出,上卷主要是闡述製造火器的原則,介紹火銃的種類和具體制造工藝,以及狼機、鳥槍、火箭、噴筒、火罐、地雷等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方法。中卷主要介紹火藥的種類、配方、製造工藝、效能、貯藏,以及火銃的安裝、搬運、試驗和教練等。下卷主要介紹火器彈藥製造及有關工序的注意事項、火銃鳥槍的修理、火攻戰術等。《火攻挈要諸器圖》繪有各種火器、機械裝置和工具圖40幅。全書以介紹火器為主,內容涉及到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和數、理、化等方面的知識。尤其是作者在總結明軍使用火器作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獨立見解,反映了作者的軍事思想。

首先,焦勖認為火器為軍中破敵之利器,但必須製造得法,使用有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他總結了明軍徒有其名,不能以火攻破敵的四條原因:一是將疲兵驕,不計實用;二是鑄銃無法;三是造藥無法;四是裝放無法。針對這四種原因提出了去弊存利的六條原則:一、鑄銃,必想方設法使之遠而猛,疾而準;使銃身不動,無橫顛倒坐,及炸裂等弊;分戰攻守,三等銃身上下長短厚薄,無不合宜;使子銃和母銃,大小長短無不合法。二、造藥,一定要使之迅速而猛烈;使燃之手心不熱,紙上不焦,及不致損傷槍炮。三、收藥,一定要使之可以過夏不潮;使久貯而永無疏失之病。四、裝放,必懂得分仰、平、倒三法,而知彈所到之遠近;如何用鉛鐵石彈,與何銃相宜;如何使擊放寬大,而殺賊多;如何使迴圈迭擊,而炮不絕;如何令擊放終日,而無失火之虞,如何使熱炮即冷,可以復裝。五、用銃,一定要懂得如何運重為輕,可以疾趨;轉動機活,可以迎湊;如何可以升高渡隘,不致阻滯。六、臨陣,一定要掌握如何擊虜之零賊,如何擊虜之全軍,如何備虜之迭進,如何取虜之主將,如何使火器不放,而虜騎亦不敢衝突我營。

其次,焦勖主張要量敵制器。他指出:〃人之攻敵,全恃火器;未知制器,先欲量敵。故制器得法,可以勝敵,則一器可收數器之功;若制器無法,不能勝敵,則百器不能獲一器之用。〃(《審量敵情斟酌制器》)提出了製造火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