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誰能收到哪些“魔術”小組情報存在著明顯混亂狀態,這件事關係十分重大,因為日本特別注意珍珠港的般只行動的重要線索就在喜多領事從檀香山發出的電報裡。一直到發動攻擊的前幾天,這些電報都是用J19密碼播發的而不是用紫色密電碼。雖然破譯J19 密碼對於美國的密碼工作者來說不是什麼大難題,但是這些密碼只能在華盛頓破譯,那裡的工作人員有更重要的密碼要破譯,工作很多。因此,譯電工作一般都要拖延,往往要推遲幾周。九月二十四日從東京發往檀香山的指示要求把珍珠港分成五個區,用字母依次標明,並且在每週的報告裡使用。這條電報在十月九日破譯,克雷默中校在上面標了一個星號,表示值得注意,但是沒有轉告太平洋艦隊。類似的情況還有十一月十五日東京發出電報,要求每週要送兩次報告,並且強調需要“絕對保密”,當這份電報終於在十二月三日譯出後,也未轉告珍珠港。兩天之後,十一月十八日東京提出要求得到指定地區的報告,電文一直留在華盛頓的檔案裡,因為看起來並不重要。
假如這三封電報曾經轉給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官員萊頓中校,對於一位身在當地的人可能會造成大不一樣的印象。要是萊頓和羅徹斯特中校的密碼破譯員當時知道東京要求瞭解的詳細情況異常之多,而且檀香山領事送出的報告增加了一倍,他們本來很有可能會優先破譯當地的諜報人員在十二月二日以後發出的電報。那一天喜多遵照他得到的指示,除了最低一級的密碼外,銷燬了全部密碼,此後他的報告都是用PAK…2 密碼發報了,羅徹斯特的一夥人辨認這種密碼並不費力。東京(在十二月四日和五日)連續要求得到留港船隻的詳細報告,幾乎可以肯定會引起他們的疑心——尤其是喜多十二月六日的長篇報告更會引起懷疑,他的報告特別提到缺少防範飛機的阻塞氣球,沒有保護戰艦的魚雷防護網,並且預測,“這為利用突然襲擊的辦法造成了大好機會”。這個情報本來還可能使他們更多地注意到當地的聯邦調查局關於可疑的海外電話交談報告(當地的一位牙醫和日本的一個人的談話),談話內容有時是氣象報告和領館人員在燒燬檔案。
這些最後時刻發出的電報卻無人注意,儘管在十二月第一週向珍珠港送過三次截獲的材料——太平洋艦隊的情報人員本來可能會認為這是很不尋常的。第一份材料是十一月二十九日截獲的日本駐曼谷領事館發的電報,所以要先送這份電報是因為文內談到一項入侵策略,目的在誘使英軍越過邊界,使帝國陸軍的進攻有正當理由。看來這個檔案證實了金梅爾的看法,他認為,敵人作戰的主要地區在太平洋彼岸。他預料,最多不過是可能有些破壞行動,因為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收到海軍作戰部長的戰爭戒備令的第二天,斯塔克轉達了陸軍的警戒訊號是命令進入破壞活動戒備狀態。十二月三日金梅爾收到了他在斯塔克訊號之後得到的最重要的警告,戰爭迫在眉睫:“已經收到極為可靠的情報,昨天已向日本的各領事館發出必須絕對服從的緊急指示。。焚燬和銷燬密碼。”第二天,這件事得到另一份“魔術”小組截獲材料的證實——所以三天以後,海軍從當地的聯邦調查局聽到日本領事和他手下的人在拼命燒燬大量檔案時,顯然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準備送交金梅爾的唯一的另一份“魔術”小組報告後來由於國會舉行聽證會而具有重大意義。就是那個“風向”資訊,是十一月十九日用J19 密碼播發的。由於這種電碼在譯電順序中不佔優先地位,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才同“魔術”小組截獲材料一同送出。其中規定了廣播密碼用語,“以便在緊急時刻(有斷絕我們的外交關係和切斷國際通訊的危險時)使用”。實際上有兩套密碼用語,但是第一組談到氣候,準備在東京電臺短波廣播裡連播兩次,這些密碼引起人們極大的興奮。東風有雨是指日美關係處於危險狀態;北風多雲是指俄日關係受到威脅;西風晴朗是指英日關係處於危險狀態。
“風向”指示的譯文在美國情報機關引起很大的興奮,因為人們認為,收到三種天氣頂報中的任何一種都將表明戰爭近在眼前。把這種天氣預報印製成卡片分發,並且對日本的廣播實行晝夜監聽。從各監聽站到海軍各情報中心的電傳電訊不斷傳來報告,都說聽到了這種或那種預報。所謂“風向”資訊的重要性並不在於它作為戰爭警報的內在價值——在日本發動襲擊前的最後一週,“魔術”小組破譯的許多其他截獲材料裡也有這種資訊——而在於在隨後的調查期間,東風有雨成為有爭論的問題。關於是否曾經收到過真的資訊,以及為什麼沒有送往太平洋的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