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太平洋戰爭 作者:向前

九三九年“第四建造計劃”——這個計劃決定再造八十艘戰艦,並將海軍航空兵力量增強一倍,不過美國海軍將領們心裡太清楚了,要將這個藍圖變成太平洋上佔壓倒優勢的海軍力量,差不多需要四年的時間。

“積極的安排”

希特勒橫掃西歐的春季閃電戰所取得的令人瞠目的軍事勝利,促使日本陸軍領導人敦促米內光政內閣加入軸心國條約,並利用英國在遠東的虛弱地位。他們向法國維希政府提出要求,要在印度支那建立空軍基地,同時向英國施加壓力,要他們封鎖滇緬公路,準備對中國國民黨進行一次最後的大規模進攻。料到這將引起美國對日實行石油禁運,東京就加快步伐與荷蘭談判,要求荷蘭放棄她在東印度的大片屬地,使之成為戰略原料的另一來源。對倫敦的英國政府和荷蘭流亡政府來說,抵制日本無止境的要求的唯一希望,看來在於美國派遣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前往新加坡。

羅斯福總統充其量只打算在春季演習結束後將太平洋艦隊駐紮在夏威夷。甚至這樣也遭到總司令詹姆斯·裡查森海軍上將的強烈反對。他認為,他的六艘戰列艦和三艘航空母艦從西海岸基地可以更有效更安全地顯示它們的存在。他的接二連三的警告終於使他失去指揮權,儘管斯塔克已解釋說,艦隊仍將留在珍珠港,“因為人們認為你們的存在對日本入侵東印度可能有威懾作用”。把美國海軍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中太平洋,雖然對日本是一個警告,但屢屢引起華盛頓的極度緊張和不安,因為它可能成為一次“打了就跑”的襲擊的誘人目標。發出了許多警報,第一次是在六月二十一日,即德國和法國簽訂停戰協定的前一天:全部防禦機構立即進入戒備狀態,以防可能來自太平洋那邊的襲擊。許多警報是虛驚,不由得使人們對夏威夷產生了一種虛幻的安全感。

一九四○年的整個七月份,當丘古爾重振不列顛以頑強抵抗德國的時候,美國孤立主義者舉行集會和遊行,就象一個標語牌上所寫的那樣宣佈:“美國人是不會來的!”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的日本,在希特勒取得了“西線的勝利”之後,控制了日本命運的軍事官僚們聲稱他們也“不想誤了這班車”。他們重新扶持近衛親王上臺,以實現他“建立大東亞新秩序”的諾言。一九四○年七月二十六日,近衛親王宣佈了實現這個目標的行動計劃——《應付變幻之中的世界局勢的基本原則》,軍政界領導人“聯絡會議”熱烈透過了這一計劃。這次透過的政策基於這樣一個設想:德國將很快打敗英國,從而使英美停止干涉遠東。日本的首要任務是切斷蔣介石的供應線,使他處於孤立境地,然後一舉結束“中國事件”;日本認為美國將接受現實局勢而不加干涉。日本還將謀求與蘇聯達成一箇中立協議,並希望和德國結盟將有助於這個協議的達成。作為軸心國的一員,近衛信心十足地預言:“日本將作出積極的安排,把英國、法國,荷蘭和葡萄牙的東方島嶼囊括在‘新秩序’的範圍內。”

“積極的安排”首先意味著要進行外交方面的嘗試。一旦這樣的安排還顯得不夠“積極”,近衛就通知陸軍和海軍在十二個月之內準備向英國和美國開戰。為了進行這次全民征戰,他將兩個主要的軍國主義分子帶進他的新內閣:中將東條英機,一個綽號叫“剃刀”的精力旺盛的軍國主義分子,前關東軍參謀長,他被任命為陸軍大臣。松岡洋右是以“講話機器”著稱、在美國受過教育、極富煽動性的民族主義政治家,擔任外相。正當新內閣制訂實現亞洲“新秩序”的時間表的時候,德高望重的最後一個明治“政治家”西園寺親王告誡天皇:請近衛重新上臺,“就好象邀請強盜來調查他的罪行,因為沒有別人知道得這樣清楚。”

在近衛首相東山再起的時候,格魯大使從東京發出警告,要警惕日本新的侵略活動。正巧這時國會在透過向日本出口需要特許證的法案,格魯大使的警告加強了羅斯福內閣的一些閣員,如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和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的地位,他們既要求美國對日本實行更強硬的政策,還要求對英國承擔更大的義務。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宣佈限制出口飛機燃料、潤滑油和廢鐵廢鋼。這一步他邁得很有信心,因為得到兩個共和黨人的堅定支援。羅斯福已邀請這兩人參加政府,以便在秋季總統競選活動之前給人一種全國團結的印象。

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新聞記者、美西戰爭時美國第一義勇騎兵團的騎兵弗蘭克·諾克斯被任命為海軍部長:亨利·史汀生擔任陸軍部長。七十二歲的老資格的史汀生在美日事務問題上有獨特的見識。談起這些,他可回溯到他與西奧多·羅斯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