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民族主義和工業主義的旗幟下求得新的統一。
如果我們按照這種西方式的範例來探索現代中國分階段發展的社會變革,那就會不知不覺地從自己的歷史解釋中得出不可靠的結論,認為中國的共產主義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階段。這將正像頭腦簡單的人那樣,認為共產黨政權不過是長期改朝換代過程中的一個新朝代。我認為兩種觀點都是不充分的。當然,歷史趨勢事實上是很少走直路的,毛澤東的成就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主要依靠兩個特殊的條件:第一,日本的進攻破壞了國民黨中國比較現代化的地區;第二,蔣介石剛俊自用,他在長期統治大陸期間沒有進行以後在臺灣所實施的那種農業建設計劃。同時,人民共和國興起時出現的積極力量並不只是毛一個人(我們常把他作為人民共和國的象徵),而是整個一代愛國志士(他們主要在共產黨內工作)的獻身精神和組織才能。從1921 到1949 年,而且一直到70 年代,他們的工作成就像雪球那樣愈滾愈大,這是組織工作上一項了不起的功績。有人可能會說,他們只是繼承了中國的政治傳統,才能夠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