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劉備為主,使得劉備順順當當地坐上徐州牧的位置。”
說完話後,李儒起身走到帥案前,從手袖中掏出一疊信帛遞給李利,恭聲道:“這是今天晌午收到的陶謙奏本,他向朝廷舉薦劉備繼任徐州牧,請主公過目。”
接過信帛之時,李利剛剛略顯驚愕的神情已然恢復如常,隨之神色平靜地看了一眼信帛上的內容,繼而不置可否地放在一旁。
稍稍思量後,李利臉上又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輕笑道:“徐州陶恭祖膝下有二子,長子陶商、幼子陶應,早已及冠,此二人雖然大才卻也並非一無是處。如今陶謙病死,卻在彌留之際舉薦劉備繼任徐州牧,此舉著實是有些出人意料。
陶謙以謙遜篤厚著稱於世,治政寬仁,與人為善,素有賢名。病逝之時他不將州牧之位傳給兒子,反而拱手送於劉備,此舉在世人看來,頗有堯舜之風。然而在我李利看來,此乃沽名釣譽之舉,陶謙只顧著給自己留下一世美名,日後或可留名青史,但是他將兩個兒子置於何地?或許他想讓兩個兒子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可惜亂世之中有誰能夠置身事外,安享太平?”
聽話聽音,立於階下的李儒聞言後,當即請示道:“主公的意思是駁回陶謙所請,不予劉備提領徐州?”
李利聞聲淡漠一笑,擺手道:“不,陶謙其人在徐州頗有聲望,深受徐州百姓愛戴。此番他臨終遺願若是被我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