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此一節,張遼深刻體會到各營將領之間既有通力合作又有競爭較量,即使當面爭得面紅耳赤,事後卻依舊是患難與共的生死弟兄,私交篤厚。因為各營將領爭奪出征機會並不是單單為了自己建功,而是肩負全營將士的重託,不得不爭,寸步不讓;否則他如何統領一營兵馬,如何令將士們心服?
沒有戰事,就意味著將士們沒有沙場立功的機會,這是為將者之大忌,也是最不得軍心之處。
一直以來,西涼軍最重軍功,對立下戰功的將士獎賞豐厚。即便將士們戰死沙場,也能封妻廕子,無後顧之憂。如此以來,各營統領但凡遇到戰事,必然削尖腦袋爭搶出征機會,絕對不能相讓,否則他沒法對帳下將士交待。然則一旦主公李利軍令一出,眾將領便不再爭搶,爭得出徵機會的將領固然欣喜,沒有獲得任務的將領也不氣餒。畢竟他已經盡力爭取了,心中無愧,不用擔心將士們不服或是私下非議埋怨。
這些心照不宣的軍中內幕,張遼此前僅僅有所耳聞而已,卻沒有親身體會,因為他不是統領主將,在軍中還是後學末進,尚未獲得獨領一營人馬的機會。此次是張遼繼長安南郊之戰之後,第二次獨自領軍出擊,雖不是主將,卻是大軍先鋒,責任重大。並且,他也不是愚笨之人,自然能看出主公此番北伐的真正用意是,想給新晉將領和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