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1983年,比爾·克林頓任命她領導他新成立的阿肯色州教育標準委員會。她依然保持了她一貫的精明強幹的作風,但不再給人以苛刻、刻板的印象,競選中的外形改變部分地影響了她的性情,她的變化使一些朋友吃了一驚,因為他們眼前的希拉里是那麼的光彩照人,而不再是先前的那個對著裝毫不在乎的女權主義者了。即使這樣,克林頓的助手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了警告,他們擔心州長的這項任命會被人們指責為搞裙帶風。幸運的是這項任命及時得到透過,沒有引起反對。
在教育標準委員會成立之初時,阿肯色州學生在標準閱讀和數學測試中得到的分數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成績。所以,克林頓夫婦為阿肯色州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更新陳舊的公立學校體制。希拉里和她的委員會成員默唸著比爾的“要實現任何長期的復甦計劃,只有把教育當做關鍵問題來抓”的就職宣言開始披掛上陣了。
希拉里和她的委員會用了四個月遍訪全州,聽取家長、學生、老師、行政管理人員以及任何一個關心提高公民文化程度的人的意見。他們鼓勵大家進行討論,並將人們的意見綜合起來。達成共識之後,他們起草了建議書,希拉里則成了全州各地他們這些建議的倡導者。希拉里的演講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她敦促她的聽眾們,要像重視體育質量那樣去關心教育質量。她講話時,人們耐心地傾聽著,她對普拉斯基縣的家長與教師聯合會說,教育需要“守紀律、協調合作、有準則”,“我們在體育運動方面有期望有準則,我希望我們能把期望和準則同樣帶進教室。我們要給予教孩子們讀書識字的老師以支援和鼓勵,就像我們支援和鼓勵那些訓練孩子們把球投進籃圈的老師一樣”。因為小石城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向來都享有盛名,所以希拉里的講話起到了很好的鼓動作用。
改變人們的觀念非常重要,作為全國倒數第二的阿肯色州,它的民眾普遍有一種極其嚴重的自卑感———“幸虧還有一個密西西比州”的綜合症,它的學生也難逃這種感覺,因而他們普遍降低了對於自己的期望。
希拉里強烈地呼籲:“我們有責任使學生接受挑戰,對他們寄予厚望。我們不應該規定最低標準,而應該寄予厚望,並敦促各個學校和各個區爭取實現這種厚望而不應該對達到人為的某種最低標準感到滿足。”但她同時又學會了收斂自己的鋒芒,為了教育改革,她不惜抹去帶給人的那種直率、有控制力的印象。在教育標準委員會的討論會上,她變成了溫和派,她坐在並不顯要的位置上,小心謹慎地發表她的見解,而不是把她的主張強加給別人,她需要的是眾人的協調與配合,而不是單槍匹馬,教育制度改革是個複雜的問題,需要人們的長期作戰。她的協調能力增長使她大受裨益。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成為一種愈來愈強大的力量,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支援,當然,其中也不乏爭議與反對意見。
教育標準委員會的目標是,到1983—1984學年擬訂一套新標準,以便向公眾徵求意見,加以修改補充後提出最後稿。希拉里開始舉行縣聽證會,為此,她走訪了一個個城鎮。簡直可以說她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她走遍了75個縣。在走訪的過程中,她反覆地向一些家長指明,改進教育也是消費者關心的一個問題。家長既然為教育繳錢納稅,就有權要求使其子女得到儘可能最佳的教育。
第四章 小石城柔情九、教育制度改革(2)
教育標準委員會提出的主要建議包括:把班級人數限制在20—25人之間;到1989—1990學年,每學年授課天數從175天延長至180天;要求所有中學開設外語、數學、化學、物理、藝術和器樂課程;提高畢業要求;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多的顧問;制定一套由州政府管理的最低編班考試製度,分別在三年級、六年級和八年級使用,及格率必須達到85%。
這些建議還是容易被接受的。至於其他的一些建議,比如要求對全州的教師進行資格考試的建議則顯然不太受歡迎。它使克林頓遭到了阿肯色教育聯合會的激烈反對,他們稱此為“政治迫害”。有一位學校圖書館職員甚至罵希拉里“心如蛇蠍”。一位校長對希拉里說,他不希望他的地區內的孩子們去接受一次測試所決定的教育。
1985年,全國教育聯合會把測試之事訴之法院,希望阿肯色州法院能夠把教師資格考試判為違犯憲法規定,幾天以後,法院駁回了教師們的起訴。
法院裁決後的第二天,全州2*9郾5萬名教師參加了資格考試,大約10%的人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