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故欲立軍中棟樑,如李勣這等功勳卓越的老將,確實能夠獨撐一面,然而李世民又擔心這些人會擁兵自重,用人者,該當知曉左右權衡之術,這徐真一片赤誠丹心,正是最佳人選。
徐真也並未深究此中意義,既是聖人囑託,自當發揮聰慧才智,不能讓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將自己給踩了下去。
且說這分辨百隻雛雞和母雞的母子關係,卻比分辨騍馬和馬駒要困難得多,起碼這母雞是沒奶給雛雞喝,老辦法決不能用。
諸多婚使也是冷汗淋淋,好在這等題目沒有落在自家頭上,否則又要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了。
這些都經過了慕容寒竹嚴謹的推算,眼看徐真愁眉不展,一副束手無策的模樣,長孫無忌心中也是頗為得意,對慕容寒竹又高看了一截。
李明達本就對李治失望透頂,如今見得長孫老匹夫為難徐真,好教徐真在諸人面前出醜,心裡越發不喜李治和長孫無忌。
曾幾何時,她將長孫無忌視為慈祥的老國舅爺,對諸多兄弟姐妹也是親愛有加,可直到現在她才明白一個道理,或許真的是帝皇之家無親情罷。
她的目光不由落在了徐真的身上,她與徐真曾患難與共,雖血脈不同,但情誼卻真摯如親生兄妹,只是她心有不滿,倒是不願與徐真做兄妹,或許
她並未再多想下去,因為徐真沉默許久,仍舊沒有良策,等待繼續比賽的婚使們已經多有腹誹,百官之中又多有心之人挑唆,儼然已經開始嗤笑徐真。
見得李明達如此緊張的模樣,李世民也是無奈苦笑,他並不擔心徐真會想不出法子,因為他關心的並非徐真的表現,而是文武百官對徐真的態度!
自己如此青睞于徐真,文武百官仍舊不將徐真當個人物,只顧一味打壓,這也讓李世民感到極為不安。
他看著徐真那孤高的背影,看著他那不為所動的姿態,似乎越發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徐真沒時間去考慮皇帝陛下的心思,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難題之上,他沒有七步成詩的急智,卻有著唐人無法擁有的知識!
張素靈也在為自家主公擔憂,但她很堅信,這位主公越是在艱難的時刻,就越是能夠表現出常人無法想象的鎮定與智慧!
果不其然,正當她憂心之時,徐真朝她招了招手,她連忙疾行而來,徐真附耳細細囑託了一番,張素靈雙眸大亮,臉上頓時浮現驚喜之色!
姜行本隨軍往松州,與徐真一番合作,也是使得他聲名更隆,聖人更是私下裡召見他,問及松州之戰,他將與徐真製造驚蟄雷的事情說出來之後,聖人都為之驚歎。
他也終於明白為何閻立德和李淳風等人如此推崇徐真,得了重賞之後,他越發對徐真感興趣,見得徐真受困於這等難題,也是暗自替徐真捏了一把汗。
正擔憂之時,卻見徐真驅使了張素靈過來,姜行本聽了張素靈的轉達之後,臉色頓時變了,但咬了咬牙,很快就退出人群,匆匆趕回府邸。
長孫無忌等人見得徐真久久沒動靜,也不急躁,卻給下面的人使了個眼色,其時有中書舍人高季輔,乃李治派系的人物,得了長孫無忌的授意,遂嘲諷道:“徐將軍若無良策,但可直言,我大唐朝中能人智士輩出,相信早有人心有答覆,將軍不若讓賢與人,切莫耽誤了婚試比賽!”
這高季輔出身渤海高氏,也算郡望之後,年少時勤奮好學,精通武藝,以仁孝而聞達,武德年間加入了叛軍,後降大唐,被授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當今聖上繼位後,被擢為監察御史,每有彈劾,不畏權貴,這才升了中書舍人。
貞觀八年,聖上命近臣評論時政得失,高季輔上表五疏,重正直官吏,輕賦稅徭役,抑公侯奢靡,種種見解頗得賞識,聖人深以為然,由是入了長孫無忌的眼,得以加入李治這邊的陣營。
高季輔看似為了比賽著想,實則卻在嘲諷徐真無能,諸多朝臣早已煩躁,附和者甚多,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出言驅趕徐真,會場上一片非議譏笑。
徐真冷笑一聲,直視著高季輔道:“閣老如此說法,想來是有了妙計,徐真無用,不如就將此重任交託於閣老?”(注)大唐雖尚武,但武將不得妄議政事,文官的地位很高,向來看不起耍刀弄劍的武夫,這也正是長孫無忌看不起徐真的原因,皆因徐真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夫形象,為朝中武將長了臉。
高季輔也沒想出甚麼解決方法,這題目乃聖人根據前面一題所改,難度提升起來,莫說高季輔,其他人也未必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