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小說:宋醫 作者:閃啊閃

4、本草圖譜類:除前已提及的《圖經本草》,《節要本草圖》等外,現存南宋的彩繪本草圖譜有明代嘉定十三年(1220)畫家王介繪製的一抄繪本草圖譜。該書是王介調查臨安慈雲嶺附近的藥用植物,逐藥考訂名休、品種及分佈,就地取材寫生,繪製了206種藥物;藥圖比例勻稱,形態逼真,其文字部分簡要,記載藥物性味、功能、單萬及別名等,是一部杭州地區的地方性本草著作,也是現存最古的彩繪藥物圖譜。

四、方劑學的成就

宋代方書空前之多,方劑理論也日益豐富。以《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轉折點,方書定上由博返約的道路,理論也日益受到重視。使方劑向標準化、規範化前進一大步。

一)國家組織整理編纂方書

1、《太平聖惠方》,宋太宗敕令王懷隱等人集體編纂,於淳化三年(992年)成書,100卷,是繼《千金》、《外臺秘要》之後的又一部方書鉅著。它載方16834首,以門統方,每門之前以《諸病源候論》有關理論冠其首,然後彙集方藥,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藥完整體系的醫書,對後世有不小影響。慶曆六年(1046)何希彭為普及醫學知識,破除巫術迷信,《太平聖惠方》進行認真篩選,輯為《聖惠選方》一書,該書被作為教本沿用數百年。皇祐三年(1051)官頒方書《簡要濟眾方》5卷,是宋仁宗有感地方缺少良醫而令醫官周應從《太平聖惠方》中選摘切要方劑而成書。

2、《神醫普救方》又稱《雍熙神醫普救方》,共1000卷,是北宋初繼《太平聖惠方》後的又一次方劑大薈萃,該書由貫黃中領銜編纂。參與編寫的人員還有宗訥、劉錫、吳淑、呂文仲、杜鎬、舒雅等,歷時五年,於雍熙三年(公元986)完成這部醫學鉅著。惜因本書卷帙過繁,不易流行,至南宋初年即已失傳了。

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宋政府編成並頒行的我國第一部成藥製劑手冊。最初為“熟藥所”的配方底冊,因熟藥所原因太醫局下,故被稱為《太醫局方》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改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和劑局方》或《局方》。該書經多次修訂補充直到淳祐年間(1241~1252)定型,現通行本為南宋許洪校訂本,全書10卷,將各方分成諸風、傷寒、諸氣等14門,醫方788首,每方之後除詳列主治和藥物外,尤其對藥物的炮製印製劑作了詳細說明。既有配方手冊作用,也便於醫生和病人選購合適成藥,在歷代方書中,《和劑局方》實為繼《傷寒雜病論》之後校醫家選用最多影響最大的方書之一,其中所載有效方劑至今仍為臨床常用。

4、《聖濟總錄》,為北宋末年,宋徽宗詔令由政府組織醫家歷時七年廣泛徵集歷代方書和民間用藥編成的又一部方書鉅著,全書200卷,載方近2萬首。《聖濟總錄》成書後即遭靖康之難,鏤版雖成,未及頒佈,終南宋一代江南不見流傳。金大定(1161~1189)年間再刻,元大德(1297~1308)年間三刻,北方地區可以見到這部鉅著,但終未引起足夠重視。

〔二)個人方書著作不斷湧現

受政府重視醫學的影響,宋代文人編撰方書風氣盛行,或整理家藏及個人秘方,或蒐集民間驗方,其中有的著作在宋代方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沈括撰集《良方》,且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後人將此方與蘇軾的經驗方合刻,名《蘇沈良方》,影響很大。王碩撰有《易簡方》,因此醫名大振,該書迎合了簡便易行的客觀需要,很快盛行於天下,甚至有取代《局方》之勢。宋代著名的方書還有嚴用和的《濟生方》許叔微著《普濟本事方》張銳《雞峰普濟方》等等,不勝列舉,呈現出宋代方劑學蒸蒸日上蓬勃旺盛的景象。

作品相關 兩宋時期臨床各科成就

一、內科

一)雜病

兩宋時期是中國醫學史上一個高度發展的時期,尤其醫學理論研究的深化是此期醫學的一個顯著特點。這一特點也相應地反映在此期內科雜病學術的發展中。

病因病機的理論發揮

南宋醫家陳言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提出著名的“三因論”還注意到致病因素相互間的密切聯絡,並以之論證雜病的發病原因。如咳嗽,“要之內因七情,外合六淫、飲食、起居、房勞、叫呼、皆能單復倚互而為病。”陳言強調多種因素複合性變化的思想,揭示了導致疾病產生的內涵所在,這不能不說是病因學的一個進步。

病機理論的發展至宋代有了新的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