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三省樞密院轉呈,都為黃潛善扣住不發,並且每見宗澤奏摺,都嘲笑他狂妄痴想。另一方面,他加緊勸說高宗,終於使高宗決定“巡幸東南”。
宗澤與李綱一樣充分認識到義軍在抗金斗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時義軍蜂起雲湧,不下百萬之眾翹首以待破敵的官兵,因此他也力主高宗下旨招撫兩河義軍,共破敵軍。他曾以逾花甲之高齡,單槍匹馬去擁軍七十萬的王善義營中時指出了列寧主義的國際意義。,勸服王善歸附宋營,為國家立下赫赫功勳。他還派人招撫了楊進三十萬之師,遣王彥的“八字軍”渡河取關。他把這一無比巨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成中興之業。黃潛善又一次從中作梗,他誣衊義師是盜賊,誣衊宗澤功高差主,還派親信監視宗澤的行動。
宗澤有心報國,無路請纓,一腔熱血兀自沸騰,終於優憤成疾,背上長了毒瘡,於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含恨離世。他無法忘懷九州未同,天分南北,去逝前還連呼“過河!”
宗澤死後,黃潛善派酷而無謀的杜方代替其職,從此朝廷上下之要職都由他的爪牙擔任,黃潛善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他的眼前仿若一馬平川,由他任意“馳騁”:內侍邵成章上疏指責他誤國自專,被他除名,編管南雄州;御史中丞說他賣國售寵,被他罷了官;因為許景衡不願依附他為好作歹,將之貶死;侍御史馬伸因彈劾他,被其滿為監濮州酒稅,並死在上任途中。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月,他和汪伯彥分別作了左右相,兩人“珠連壁合”地拍得高宗暈頭轉向,他對群臣說:“潛善做朕的左相,伯彥做臣的右相化學中產生的氧化說、原子論、分子論、元素週期論、有機,我還為國事操什麼心呢?”其實,當時國事絕非高枕無憂,相反卻危機四伏。金兵南侵,中原失守,黃潛善毫無謀略可言,專權自恣,壅塞言路,掩耳盜鈴,根本不作任何軍事上的準備,反而對高宗隱瞞實情,但凡誤國失地,一概匿而不報。直到第二年正月,金兵已入淮陽、取鼓城,二月下楚州、陷天長、趨兵揚州,高宗才如夢初醒,倉皇逃竄。當時,黃潛善正同汪伯彥率同列聽浮圖說法,忽聽堂吏大呼:“皇上已經走了。”這才慌忙換袍披甲,驅馬南逃,置城中百萬民眾於不顧。城內死者相籍,怨聲沖天、司農卿黃鍔來到江上,軍士們一聽姓黃便以為是黃潛善,一時揮刃蜂擁而至,沒等黃鍔辯解就砍下了他的人頭。可憐的黃鍔成了十惡不赦的黃潛善的替死鬼,而黃潛善卻追上高宗,逃到杭州去了,
認賊作父的張邦昌
公元1125年,金太宗完顏晨一舉滅掉遼國,緊接著便馬不停蹄領兵南下向宋攻來。此時的宋徽宗卻還在朝歡暮樂、尋花問柳、吟詩作畫,做著太平夢,加之多年來對女真一直妥協忍讓,並未採取任何軍事防犯措施。金軍一路奪關斬將,如虎入羊群,很快就佔領離京城只有十幾日路程的中山府(今河北定縣)。到了此時,宋徽宗昔日的惆儻風流早跑到爪哇國去了,慌慌張張把帝位傳給太子趙恆,即來欽宗,帶著童貫、蔡京由東京而毫州,再輾轉逃往鎮江,把一個亂攤子留給了他的兒子。
欽宗在一片風雨飄搖中登上皇帝的寶座,此時這個位子卻不象太平盛世時那麼令人心馳神往了,朝堂上下一片剷除奸賊抗金衛國的呼聲。於是欽宗罷免了蔡京、童貫、王黼等六賊,任用主戰派中堅李綱守禦京城,擢張邦昌為少宰,宣佈親征。這似乎為國勢阽危的北宋帶來了一線生機,不期卻為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培養了一個掘墓人,那就是這位新任少宰——張邦昌。
張邦昌,宋永靜軍東光(今河北東光縣)人。進士出身,官至司成。曾因訓導失職,貶為提舉崇福宮,知光、汝二州。政和末年,由知洪州改為禮部侍郎。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任尚書右丞,後轉為左丞,再遷中書侍郎。他雖心術邪佞,但因善於逢迎投機,一直官運亨通,深得徽、欽二帝寵信。
十幾日轉瞬即逝,金人已兵臨城下。金人原以為宋朝君昏臣弱,取京城易如反掌,不想李綱守備有術,城池堅不可摧。統兵的宗望見一時不能得逞;又生援兵之策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又認為致,派貝勒吳孝民前請來人議和。欽宗不辨真偽,派李梲、鄭望之等人入金營和談。金人要挾須索宋方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緞百萬匹;割三鎮土地、許親王、宰相為質方可議和。本來孤軍深人,已犯兵家之忌,金人勢必不敢久留,而且再拖延數日,大兵四集,裡應外合,金兵就囂張不了幾天。但宰相李邦彥、太宰張邦昌貪生怕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