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指示初等小學應將《孟子》列入科目,高等小學應將《論語》列入科目。同時還恢復封建時代的考試製度,結果學習新知識的年輕人紛紛落榜,對新學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1914年7月,他又正式公佈文官官秩,分九等,完全是封建時代的官制,分卿、大夫、士三大等級,與舊官制不同的就只差一個皇帝的稱號了。袁世凱本人最討厭“先生”的稱謂,他首先在軍隊裡禁用。還公佈了《覲見條例》,恢復前清的“陛見”制度,舊官場的一切全都恢復了。
袁世凱的這一切努力沒有白費,由於人們學習、日常的行為方式都是在舊式的氛圍裡進行的,受到耳儒墨染,久而久之就不太容易感受到共和的氣氛了。以致許多人都以為他要恢復帝制了,但又不見他自己提過要當皇帝,以致一些遺老遺少們誤認為他是為宣統復辟作準備呢。
1913年12月光緒皇帝與皇后隆裕安葬崇陵的時候,袁世凱又親派代表前去致祭,並宣讀他的祭文。同日國務院通告各省一律下半旗,學校放假一日,以示哀悼。遺老遺少們更是興奮異常,公開叫喊:“還政於清”。一時間謠言四起,傳遍全國。開始袁世凱置若罔聞,聽之任之,後來看到這種言論愈演愈烈,怕會引起民憤,袁世凱才令內務部去處理,喧鬧一時的清室復辟問題才告一段落。
但這並沒有表明他的稱帝野心有所收斂,他曾對人說:“立統滿族,業已讓位,果要皇帝,自屬漢族”。言外之意是他本人也是夠條件的。
此外,袁世凱也不忘記透過合法的程式來為自己恢復帝制創造條件。1914年8月,他授意梁士治在參政院會議上提出《大總統選舉法》修正案,12月28日獲得透過。修訂後的《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得連選連任;選舉之年,參政院參政認為政治上有必要時,得以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議決現任大總統留任;選舉之前,大總統有權推薦具有資格者三人為候選人;大總統由大總統選舉會選舉。選舉之日,選舉會對被推薦的三人和現任大總統均可投票。這樣袁世凱不僅保證自己可以終身連任總統,而且他的子子孫孫都可以繼任。《大總統選舉法》實際上把袁世凱皇帝比了,所差的只是名稱而已。
可所差的這一步也是最艱難、最令他害怕的。邁過去了,當然成皇帝,要是邁不去,不要說當皇帝,連現在的大總統的職位也保不住。因此,在稱帝問題上,袁世凱言行謹慎,絕沒有半點馬虎的。1915年6月下旬,帝制風盛傳天下,馮國漳攜同梁啟超一起進京,想向袁世凱本人打探個虛實。馮國璋試探地說:“外間傳說,大總統欲改帝制,請預為秘示,以便在地方著手佈置。”袁世凱十分嚴肅地說:“我絕對無皇帝思想,袁家沒有過六十歲的人,我今年五十八,就做一皇帝能有幾年?況且皇帝傳子,我的大兒子克定殘廢,二兒子克文假名士,三兒子克良土匪,那一個能繼承大業?你儘管放心。”後來馮又兩次拜見他每次都談及帝制問題,而袁世凱也每每表示自己絕無做皇帝之意,更無傳之於後的想法,他裝作很有遠慮地說:“自古君主之世傳不數世,子孫往往受不測之禍,餘何苦以此等危險之事,加之吾子孫也!”馮又試探地說;“南方一帶聞改革國體之說,並非不肯贊成,但多以時間問題,尚有可研究之處耳。他日者,大總統將中國辦到轉弱為強之際,則天與人歸,恐大總統雖欲遜讓,亦有所不得耳。”袁聽後,厲聲正色地說:“聞君此言,仍是在餘身上打主意。餘之四、五兒子在英國留學,餘已飾在英國購有少許田園,設他日有以此等事逼餘者,則餘惟有逕赴外邦,營菟裘以終老耳。”
可袁世凱信誓旦旦的言辭騙不了馮國璋,他見袁不對自己說真話很是氣憤,感慨地對人說:“我跟老頭子這麼多年,犧牲自己的主張,扶保他做了元首,對我仍不說一句真心話,鬧到結果,仍是‘帝制自為’,傳子不傳賢,象這樣的曹丕(指克定),將來如何侍候得了。徒然叫我兩面不夠人。”
袁世凱這麼做也是身不由己。在民國時代稱帝是不得民心的,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是萬萬不能透露半句“我要當皇帝”的話的,即使對像馮國璋這樣親信加親戚的人也不例外。眼下,對幹袁世凱來說,最要緊的是取得軍閥們的支援,他們手握重兵,必要時可以割據一方。
為了探明軍閥們的心思、底細,袁世凱把他們從全國各地召到北京來“述職”。“述職”時為了不做得太露,他用提問題的啟發方式問他們:共和辦得怎麼樣?大家早已聽說了袁的意圖,所以都心照不宣地一同說辦得不行,簡直進行不下去了。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