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3 / 4)

小說:劉伯承傳 作者:保時捷

8日,林彪揹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擅自發出”關於加強戰備,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緊急指示”,黃永勝等人以“林副主席第一個號令”的名義,把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的許多老同志強行疏散到外地。陳毅到石家莊,聶榮臻到邯鄲,徐向前到開封,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則到武漢。

接到通知的當天,劉伯承向周恩來提出,如果真的要打仗,我願意留在北京,給軍委和總部當個參謀。如不行,就服從組織決定。10月20日,他處理了檔案資料後始去武漢。以後,又由武漢轉赴上海。在上海,他繼續治療視力極其微弱的左眼。

1970年5月,劉伯承建立的南京軍事學院、北京高等軍事學院與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址設在高等軍事學院院內。他得知這個訊息後,把自己珍藏的2000多冊軍事理論教材與書籍,送給了軍政大學圖書館。“九一三”林彪出逃殞命事件之後,他對前去看望他的軍政大學校長肖克說:“我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也不行了。這些教材和書籍留給你們吧。希望你們把學校辦好!”

1972年1月6日,是劉伯承極為悲痛的一天。他情深誼厚的摯友陳毅,由於受到林彪、江青等人的打擊迫害,不幸離開了人世。對老戰友的深切思念,使他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這時,他的左眼視力已完全喪失。他讓人攙扶著來到醫院,人未進門,哭聲先傳了進去。他只恨自己雙目失明,不能最後見一見老戰友的遺容。他走近床邊,俯下身去,以手代眼,顫抖著從老戰友枯瘦的面頰一直撫摸到冰冷的胸部,嘴裡發出痛切的呼喚:“陳老總啊,我劉瞎子離不開你這根‘柺杖’喲!”在場的人看著這位八旬元戎肝膽欲裂、痛不欲生的模樣,無不潸然淚下,嗚咽失聲。

1971年林彪垮臺後,中共中央撤銷了由林彪死黨黃永勝等人把持的軍委辦事組,成立了由葉劍英主持的軍委辦公會議,負責軍委日常工作。葉劍英指示總參謀部,將劉伯承自1960年以來的講話彙集起來,印發軍委各總部、北京軍區及各有關部門參照執行。

1972年2月,葉劍英主持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批判林彪的反革命罪行,研究加強軍隊建設的大政方針。這時,劉伯承給葉劍英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說:“林彪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期間,我的身體漸趨不好。但是,從關心黨的事業,關心軍隊建設出發,凡是他們願意問我的,或者我想到了的問題,我都以參謀的身份向他們提出來。當然,我的那些意見,都是些老經驗、老生常談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新的情況,而他們基本上是聽了算了,很少給回過話。現在,我是個老弱殘廢的人了,又總是休息不好,精力很差。對這次軍委擴大會議,也想盡一份力量。但是,力不從心,難能給你們當個參謀了。??為了給會議研究問題提供點資料素材,我請作戰部的同志,把我1960年以來說過的一些話(限於精力和時間未加校對),把那些‘古董貨’翻出來,作為一孔之見,即送你們一份,供研究參考。”

劉伯承交給中共中央軍委的材料,概括了他對軍事訓練、院校建設、參謀工作、政治工作、後勤工作;對海空邊防建設、國防戰備工事構築;對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些千錘百煉的經驗之談,深謀遠慮的戰略決策,是劉伯承60年軍事生涯的結晶,也是他向黨、向人民所做出的最後一次奉獻。

第三節帥門家風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劉伯承自奉儉雹廉潔奉公,始終保持著無產階級艱苦樸素的革命本色。對子女、對親屬,他也嚴格要求,言傳身教,讓他們永遠和人民群眾同甘苦,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他的革命家風,一直被人們所稱頌。

進城初期,劉伯承就對夫人汪榮華說,戰爭年代,我們與人民群眾同甘苦,一打仗,就把孩子寄養到老百姓家裡。我們許多老幹部的孩子,都是吃鄉親們的紅薯乾和小米粥長大的。現在解放了,國家還很窮,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子女的生活,決不能特殊,要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大體相當才是。1951年,劉伯承全家從重慶搬到南京,住在城東北北極閣一幢二層小樓裡。當時,實行的是供給制。他經常檢查家裡的伙食帳,看看有沒有超出國家規定的供給標準。他還關照炊事員說:“黃瓜、西紅柿這類蔬菜在剛上市的時節,不要買來吃。”他家孩子多,剛來南京時,有4個孩子:長子太行,二女兒彌群,三女兒解先,小女兒雁翎。到南京後,汪榮華又生了兩個兒子:阿蒙和太遲。全家8口人,住房比較緊張。軍事學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