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2 / 4)

掃千軍,極是兇猛剛勁,變化多端,當年聞太師便憑藉這套鞭法東征西討,維繫著岌岌可危的成湯江山,後世的大唐良將尉遲恭與北宋名臣呼延贊所使的鞭法皆源出於此,而這方勝的“霸王卸甲鞭法”亦是從中變化而來,此一節別人不知,他卻如何不曉,實想不通這名十八九歲的少年又是從何得知。

龍霄一連三招,皆是攻向方勝必救之地,方勝心驚之下,只得撤招自保,如此一下,這套鞭法的威力便大大打的折扣,他駭然之下,不敢讓龍霄近身,縱身後退一步,雙鞭舞動,將鞭法中的磕碰盤掃、點戳刺截等精要盡展而出。

誰知剛使到第三路鞭法中的“懸龍探爪”龍霄又從滿天的鞭影中鑽了進來,伸手便向他手上的雙鞭抓去,方勝一驚,雙鞭一縮,竟變成了一招忸忸捏捏“懷抱琵琶”龍霄欺身又近,似乎是想去搶他懷中的雙鞭,方勝連忙用一招“揮鞭斷流”雙臂向下一沉,向他雙腳砸去。怎料他這一招還沒及使完,龍霄便到了身邊,哈哈一笑,出掌在他的雙肘向上的一拍,方勝這一招“揮鞭斷流”就變形為“舉鞭逐日”雙鞭脫手疾射而出,周圍觀戰的江湖人士紛紛閃避,以防池魚之殃。

方勝空著手,愣愣的站在院中,一張粗糙的黑臉是紅了又白,白了又紅,以他在江湖上的聲譽,竟栽在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手中,實在是顏面掃地。

龍霄此時才明白那武庫之學是何等的廣博,正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與這些人對敵,完全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卻聽胡云齊道:“方兄弟,不必灰心,我瞧這小子甚是邪門,對你的鞭法似乎甚是瞭解,輸了也不用在意。”

方勝得了這個臺階,連連頓足道:“果然邪門,邪門。”

說著便去揀落在地上的雙鞭,鑽入了人群之中,再聽不到放出半個屁來。

便在此時,又有一人走將出來道:“讓我來會會這小子。”

大家定睛瞧去,卻是個瘦瘦高高,眼鼓鼻尖,四十多歲的藍裳漢子。

胡云齊見到是他,臉色大喜道:“若是‘神拳雞王’賀喬生賀大俠肯出手,那是再好不過了,我瞧這小子還能破得了威震江湖的神雞拳麼。”

龍霄聽了這“神雞拳”之名,在腦海裡搜尋了一遍,似乎毫無印象,當下也不管它,傲然而立,靜等著那賀喬生進攻。

卻見那賀喬生單腿而站,起了個“金雞獨立”的勢子,忽然一聲怪叫,雙掌五指合攏,勾成個雞嘴之形,飛身而起,凌空向龍霄攻來。

龍霄亦如對付方勝一般,不去與他硬拼,用“仙鶴九變”在場中不住的騰挪遊走,想瞧清他的路子,但見其步形極是靈變,時而虛步,時而拐步,時而獨步,時而矮子步,攻擊的手法也是奇異,頭碰、肩撞、爪抓、腳彈,無所不用,竟是武庫中沒有的功夫。

原來中華武學最先盛於春秋戰國,但那時仍然生硬粗糙,父傳子,師傳徒,殊少變化,而三國時華佗傳下‘五禽戲’拳法,由此開創了向禽獸學習技擊之術的先河,大大啟發後代武學人士推陳出新的自創精神,無數有志之士窮畢生之力精研,又不停的在千百次血肉廝殺中磨礪,方有了江湖中的各門各派興盛雲集的景象,便如少林寺的達摩祖師所遺的少林武功,也多有兇禽猛獸的套路。但武學之道,未必單以禽獸為師,只要心清神明,默契天地動靜,察於一毫,投之永珍,浮雲聚散,風催樹搖,水滴石穿,花開花落,皆能讓人有所悟,便如張旭的草書,李白的詩詞,裴旻的劍舞稱為‘大唐三絕’,雖各自所學不同,但其精要取自天地自然,卻是共通之處。而這賀喬生的“神雞拳法”正是其先輩到了這桃源聖地後秉承了此武學精髓所創,既學習了禽獸之長,又博採眾家,引精吸華,堪稱是後世武學中的一道異景。

龍霄見這賀喬生的招數層出不窮,自己若是一味閃避下去,終究不是辦法,腳步一頓,大喝一聲,驀地發掌攻去,卻是少林金剛掌中的一招“如電若光”力道迅猛快疾,捲起一陣厲風,直向賀喬生襲去。

賀喬生見了他這一掌之威,也暗懼他的內力驚人,連忙移步繞到他的身後,出爪向他的腦後抓去。此時龍霄若是能用泰山派破玉掌中的一招“觀日回望”不僅能化解賀喬生的招式,還能立即轉守為攻,便是依然用少林金剛掌裡的一招“無我無生”也能與對方相互抵消一招,但他學的東西確是太多太亂了,又沒有什麼搏鬥經驗,匆忙間用上了一招青城派松濤掌中的一招“風動松舞”回過了身了才去反擊,但這麼一來出手卻慢了半分,那賀喬生經驗老成,那裡還會給他出招的機會,招式迭動,步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