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3 / 4)

,對於馬安和程展在隴西的行動作了一個徹底地結論不說,還獲得了一個萬人單位的大編制,馬安和程展也沒白忙這一番。

在朝堂之上,衛王黨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當然是遇家逢從中做了工作的結果。

事實上,這一次柳家之叛。得利最多就是衛王一黨,長期以來。隴西柳家便是趙王一黨的中堅力量,但是現在趙王一黨不但失去了柳家這個臂助。而且還要為以前與柳家的交往還債,正忙得焦頭爛額。

但最頭痛的恐怕還是趙王殿下本人,在益州可是有著柳家一支足足二萬之數的步兵部隊,而益州本部的州郡兵早已經讓衛王司馬鴻抽調走了大部精兵干將。如果柳家在益州起事,恐怕益州爛,大局不可收拾。

但這一切都不影響馬安的好心情,他終於嚐到統領大軍地滋味了。

雖然這一支軍隊的規模並不大,但是終究是有著六千人地規模。

六千名可戰之士,讓他的腰桿粗了不少。雖然是魚龍混雜。但是透過挖牆腳地方式。這六千人裡至少有半數部隊是有著不錯的戰鬥力。

他向上面報了一萬人的大編制,準備繼續擴充部隊。正當他得意的時候,司馬遼地聖旨下來了,給了他整整兩萬人的大編制,而且裝備和糧餉都足額髮給。

他宦海沉浮,倒是積攢了許多財物,這一回原本是散盡財物,以謀一個天大的富貴,誰知道好事成雙,不僅能權位到手,而且還能發上一筆小財,讓他樂不思蜀。

現在前來投奔的軍官越來越多了,長安城腳下的軍官都知道人才最佳化組織自由流動的效應,只要他們帶著部隊去了馬安地部下,馬安就有著許多地好位置等著他們。

馬安也沒忘記突圍時地承諾,現在隨他從隴西突圍出來的那些步騎兵都成了他大軍地中堅骨幹了,人人都有一場不小的富貴。

只是他越是得意,有人越是不快,以致親自發了一封書信給馬安。

馬安看過這一封書信之後,神情那是完美變了,他第一時間就叫了起來:“快讓程將軍和遇將軍到我這來!”

為什麼到他這?那一定是有大事發生了!

他一見到遇家逢和程展就說道:“咱們挖牆腳的買賣恐怕是做不下去了!”

為什麼?程展劈頭就問:“是不是有人準備不讓咱們乾的!”

程展下一句就做了決定:“別管他們,咱們幹自己的!”

他這麼一說,倒讓馬安有了些底氣:“沒錯!咱們幹自己的,別管他們!只是人家的意見也得考慮考慮!”

這封信是天威軍發來的,天威軍是駐守在長安外圍的部隊,屬於三十六軍中軍之一。

我大周軍制,在長安附近有中軍三十六軍,皆為戰鬥力最強、忠誠度最可靠的部隊,總數十餘萬人,而天威軍實際計有四軍,有兵馬萬人,亦是戰鬥力亦強的部隊。

馬安挖牆腳的那些雜系部隊,就隸屬關係而言,屬於天威軍的下屬,他們正在調集部隊的時候,卻發現往常非常好用的炮灰幾乎少了一半,再一細查,原來都被馬安挖了牆腳。

現在的天威軍是位平威將軍來統領,他的地位不低,而且在朝中也是蠻有靠山,當即大怒,寫信前來痛罵了馬安一番,非但如此,馬安還把原信讀了出來:“請貴軍立將拐騙各部歸還建制,否則本軍將予以嚴懲,並將貴軍予以解散!”

好大的口氣啊!

程展第一個不服氣了,他憤憤不平地說道:“這都是咱們的本錢,怎麼能交出去!”

遇家逢白淨的臉多了幾份紅潤,他的聲音還是那麼好聽,只是多了幾分激憤:“咱們有皇上的聖旨護著,怕他們幹什麼!”

三個人都是一條心,他們決心堅決維護人才市場上自由流動的良好秩序,歡迎部隊進行最佳化組合再次重組。決不允許少數人少數部隊壟斷市場。

馬安原來是七上八下,可是一看到程展和遇家逢都替他撐腰,他就帶著怒氣回了一封書信,把平威軍罵得狗血淋頭。

可是信送出去之後,馬安又猶豫了,他坐立不安,對程展說道:“程老弟,萬一我們幹起架來,恐怕不是天威軍的對手啊!”

這不是明擺地事實嗎!

天威軍能動員一萬多人,馬安手底也就是這六千人。而且天威軍的戰力遠遠超過馬安軍,再加上馬安軍是倉促成師。臨時拼湊起來的,真正有戰力恐怕也就是半數人-而且還是以州郡兵的標準。

餘的部隊,搖旗吶喊勉強可行,真正上戰場恐怕得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