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明察。”
咸豐帝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刑部能管得民,就能管得官,就能管得公、侯!——曾國藩哪,你是先皇比較倚重的老臣,朕交辦的事,你就辦。”
曾國藩邊磕頭邊道:“稟皇上,臣不敢抗旨不遵。但臣以為,皇上對琦善,完全可以依老例。如證據確鑿,或革職、或充軍,下道諭旨就行了,何必非要三法司會審不可呢?”
咸豐帝想了想道:“琦善祖輩有功於大清,琦善也是本朝的老臣。像他這種年紀又有爵位的人,早該回京享清福了!可琦善仍然替朕鎮守著邊關。——像這樣的享大位有大功的人,只憑朕的一旨決斷,不是太草率了嗎?——你領旨謝恩吧。”
曾國藩大聲道:“謝皇上!——微臣還有話說。”
咸豐帝道:“你講吧。”
曾國藩道:“皇上讓微臣審琦善,臣遵旨,但須請皇上格外開恩。明日微臣在刑部大堂主審琦善,請皇上賞恩,臣請借皇冠一用。只要皇冠供奉在大堂,就等於聖上在側為微臣壯膽。請皇上明察。”
咸豐帝沉吟了一下道:“朕明日早朝過後,即著人將皇冠送到刑部大堂。——你跪安吧。”
曾國藩退出大殿,徑直來到刑部。依老例,他要向恆春請安,要和刑部的侍郎以下官員見面。
恆春此時偏偏沒在刑部,到軍機處去找穆彰阿辦私事去了。
曾國藩和刑部的官員見了禮,當值的官員熱情地領著曾國藩到各辦事房轉了轉。
在刑部侍郎辦事房,曾國藩品了口當值郎中李文安端上來的茶水,忽然道:“李大人,琦善現押在刑部大牢,不知押解他的解差在哪裡?”
李文安恭恭敬敬答道:“回大人話,押解琦善的解差共是十二名,現在兵部京師驛站歇息;拿到刑部迴文,他們才能迴轉覆命。”
曾國藩“嗯”了一聲,沉思了一會兒道:“煩李大人開張火票去兵部驛站,傳那十二名解差來刑部一趟,本部堂有幾句話要問他們。”
李文安道:“下官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