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1 / 4)

曾府自打多了陳源袞父子,日子倒過得比平常快了許多。

兩個月後,陳源袞丁父憂離京回籍,只剩下了兒子一個在曾家寄養。陳源袞臨別為兒子取名遠澤。

曾國藩為陳家老爺書寫了挽幛、輓聯,都打到包袱裡,由陳源袞一併帶回。易安人的靈柩也由關帝廟取出,專僱了人護送。

曾國藩帶著公差一路護送陳源袞及易安人的靈柩出京。

眼望著陳源袞扶柩前行,曾國藩的淚水模糊了雙眼。他知道,他在京城從此少了一位摯友,而京師則少了一位直官。

陳源袞是京師有名的直筒子,翰林院骨鯁之士。就為他這個脾氣,很多京官是不大與他往來的,而他本人也深知自己的那張破嘴是得罪過許多人的,是許多京官所不能見容的,於是早就存了辭官的念頭,只是苦於沒有機會。他的念頭和曾國藩談過了多次,曾國藩是深知其內中苦楚的,雖也勸過幾次,但終於知道陳源袞其人於官場是不相宜的,終究是要離去的。就拿這次出京來說,除曾國藩、黃子壽、邵懿辰等幾個同僚外,侍郎以上官員連挽幛都不曾送一個。而曾國藩回籍奔喪,連皇上都賞了挽幛,大臣們就更不用說了。這固然與曾國藩的學問聲望有關,但同時也與皇上的賞識、穆彰阿的提拔有直接的原因;尤其是曾國藩在生活上節儉寡慾,在公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言行一致,這些更讓人敬服。京裡有多少嘴上是一套詞,做起來又是一套曲的官員呢——怕數也數不清!最為可笑的當數以監察公正面目設定的都老爺們,明著是監察,做的事卻是今天巡夜查嫖官,明天休假吃花酒。這都是大清國連皇上都知道的極其尷尬的事情。

陳源袞的這次丁父憂,曾國藩知道他是必要退出官場的了,就在送走陳源袞的第二天,給善化的唐鑑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拜求唐先生,望唐先生轉求長沙嶽麓書院的山長,希望在嶽麓書院或長沙書院,能給陳翰林謀一教席。教書育人雖非陳源袞所長,但他畢竟是兩榜出身,功底還是有的。曾國藩深知,唐鑑是奉行中庸的,雖對陳源袞素抱成見,但對曾國藩還算欽佩有加。曾國藩的成名是與唐鑑的頌揚大有聯絡的。

相信,曾國藩的面子唐老先生不會駁。

正在道光帝龍體未愈,滿朝憂慮的當口,大清國又發生了一件入關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情:帝陵右側的陪陵,也就是放有孝穆皇后靈柩的東陵寶華峪,竟然出現了齊膝深的黑水。這是東陵值事官在偶然的一次視察中發現的。所幸孝穆皇后貴人自有天佑,靈柩恰高出平地三尺許,不曾進水,但陪葬在前後左右的八大侍女,原本是喝了水銀坐化的,卻都被泡成豐乳肥臀,成了一片爛泥,不見了人模樣。

清朝祖制,新皇上登基之日起,即須建造寢陵。皇帝可以好好地活著,但皇陵是要早早建成後等著的。皇帝活著時的寢宮,駕鶴西歸後的陵園地,是皇室的兩件大事情。道光帝親政時已四十有三,已是一個城府很深、節儉有名的人了。這源於他目睹了乾隆朝的奢華和嘉慶爺的捉襟見肘。如果不是因乾隆爺喜歡擺闊,和又何致斂成鉅貪呢?道光帝親政自然把廉字列為一等一重要的大事,又把康熙朝于成龍的事蹟著人刻成石牌立在宮內,是決意要扭轉乾隆朝的奢華,做一個好皇上了。

建陵伊始,大學士英和與祁藻為迎合新皇帝凡事節儉的口味,竟大膽地向皇上提出,皇上的寢陵,不妨效仿漢文帝,也來個薄葬。摺子遞上去,果然深得道光帝的嘉許,立即准奏,同時欽命二位大學士為新皇陵建造的全權辦理大臣,又召集軍機處辦事大臣,各部院尚書、侍郎,議定出建造皇陵所費銀兩數——原定一千萬兩白銀,道光帝限定在三百萬兩之內。主要設施自然沒有動,但一些觀瞻用的附屬建築,該減的減,該砍的砍,是真真的薄葬了。

英和與祁藻倒也雷厲風行,接旨的當天,就帶著人馬及工部郎中甘熙去勘察吉地。甘熙是專攻風水學的,是道光年間比較著名的勘輿大師;凡京城的樓堂館舍,均要該員用羅盤一一勘察後,才可動工,概莫能免。

甘大人拿著羅盤,隨著英、祁二位大學士整整在城外折騰了二十幾天,才終於把吉地位置定下來。之後,就畫了圖形,一一用文字標明,呈給皇上。道光帝當時一心想薄葬,見圖形簡單,設施又還符合御前大臣的會議精神,沒有想太多就批了下來。

哪知英和是摸透了道光帝脾氣的人,只要薄葬,道光帝是定喜歡的了。就和祁藻商量,須要放出些手段,來個真的薄葬,才不負皇上的苦心和照應。三百萬兩的銀子從戶部撥出來,他們兩個只拿出二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