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做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最後提出了“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產實踐和技術革命中相結合。”
最早的人民黨工業生產部門中是不存在所謂管理崗的職務,所有的單位都只分一線工人與培訓崗位,這個培訓崗位是由技術精湛的老工人負責。這樣的分配在逐漸遇到抵抗。封建行會體系的支柱之一就是師徒制度,中國與國外相差不多,都是實施了技術封鎖,行會壁壘。不少老師傅根本不想把自己的“絕活”教給其他人。而且不少新工人也未必真是真的抱著提高個人勞動水平的態度參加工作。
為了對抗傳統的封建,為了提高效率,培訓崗位逐漸獨立出來,成了管理崗位。這一度解決了當時的問題,可工業發展速度太快,培訓崗位自己因為脫離一線生產,技術水平更新開始逐漸拖了後腿。所以更加複雜的管理崗位以及技術崗位也逐漸出現。這些崗位在某些方面推動了生產水平提高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在阻礙著生產水平的提高。想在管理與效率中尋求一個平衡,難度大的超乎想象。
章瑜對李潤石的看法非常贊同,陳克的好處之一就是他所建立的制度隨著工業發展反倒越靠後越展現出其“先進性”來。這樣的高速發展的後續效果也開始凸顯,人民被越來越深的捲入工業化時代,擺脫了農業化體系,人民開始嘗試對工業化中國產生自己的看法。李潤石發現,哪怕是人民黨內部,對於工業化時代人民的反應也未必是贊同的。
從勞動者中,從基層人員中逐級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