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吧,我建議同志們把一些工作輪流做。例如後勤部門,除了幾個不能調動的崗位之外,其他的工作,以班為單位,拍個工作表,按照工作表輪流來做。大家覺得如何?到底後勤部門是辛苦還是不辛苦,親自一干就知道了。”
黨校幹校軍校裡面就是這麼安排的,學員們要輪崗,從站崗放哨到洗衣做飯。不管你是師長、師長、排長、文員,統統一視同仁。
聽了陳天華的建議,幹部也好戰士也好,都覺得相當不錯。同志們看向陳天華的眼神中都有著敬佩,陳天華沒有再說什麼,他只是覺得這種事情早早就該在部隊裡面普及了,卻沒想到基層中並沒有實施這種制度。
這個計劃一旦得到了透過,第二天就開始實施。到了第五天開大會進行總結的時候,被分配到後勤部的同志們立刻開始給後勤部門叫屈了。
勞動部門的同志按時吃,按時睡。生活方面全部都由後勤部門來負責。而後勤部門總是起的最早,睡的最晚。如果不是這樣的時間點,大家起床之後根本不可能按時吃到早飯。單憑勞動強度,後勤部門可能沒有勞動部門重。但是勞動時間上後勤部門卻大大超出勞動部門。至於同志們對後勤部門的評價麼,自然絕對談不上好。管後勤就是捱罵的,辛辛苦苦勞動著,還得不到足夠的稱讚,這些臨時去後勤部門參與工作的同志們一個個大開眼界。
回想起那些曾經認定後勤部門的同志幹著輕鬆工作的同志一個個開始給後勤部門叫屈的樣子,陳天華忍不住噗哧笑出聲來。
陳克也沒有去問陳天華為什麼發笑,如果陳天華想說,或者認為有必要說的話,陳天華自然會告訴陳克。如果陳天華不想說,逼問也沒有意義。而且陳克的注意力被外面的討論吸引住了。
幹部們與同志們就一些觀點進行討論之後,會議進入了總結部分。
無論是幹部還是戰士,都認為顧璐提出的勞動時指揮部一定要建在勞動第一線很不錯。同志們一度最大的抱怨“幹活的時候見不到幹部”,顧璐和團營的同志討論後,把幹部到團裡面開會改成營團級會議儘量到一線去儘量在工地現場開,基本可以保證幹部們在絕大多數工作時間裡面待在第一線。不僅連長排長們能夠在現場解決問題,營團幹部們也能夠更多到基層去,以往的很多懷疑登時就減輕了很多。
這個問題得到解決,大部分戰士就沒什麼可說了。人民黨制度建設相當完善,從計劃制定到後勤保障,都有規矩可循。經過公開討論之後,幹部們和戰士們都發現另外一個問題,很多制度早就有,只是幹部戰士們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全面理解制度的作用。
“我也不想當什麼官,這麼多東西學了也沒用。”相當一部分戰士抱著這種心態來看待問題。論功的時候,同志們一點不肯讓。但是大家最終發現,其實幹部戰士對怎麼評功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民主會很快就恢復了工作會議的本來面目,唯一的區別在於,幹部也好,戰士也好,終於把會議當回事了。特別是戰士們終於敢在會議上發言,而不是向以前那樣,不懂也不問。
原本工作中要對上級進行彙報,要上級出面協調的工作本來就不多。同志們直接遇到的問題都是很細的小問題,偏偏戰士們並沒有處理這些問題的法子。沒有排長連長在第一線頂著,同志們往往無法順利解決,這大大的耽誤了完成工作量。
這個會議走在“抓生產促革命”的道路上之後,個人之間的私人矛盾少了,對於工作得投入與認真程度提升了很多。
就在陳克認真聽著屋子外面會議上同志們熱情討論如何能夠更好的勞動,而且對該如何分配獎品的時候,有人推門進來。卻是劉勇勝。
即便是態度認真,劉勇勝說話依舊不緊不慢,“陳主席,洩密的人終於抓到了。”
莫道前路無知己一八九路線分歧(二)
人民黨1912年淮海省整風運動首先遇到了情報洩漏的情況,甚至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高層的整風路線。由黨內整頓直接成了走群眾路線。在很大一部分淮海省高層幹部心中,至少在陳天華心中,“洩密者”是一大塊心病。大家都知道洩密者是4406師師長周鎮濤周圍的那群人中的一個或者一批,卻沒能準確找到直接責任人。聽到劉勇勝彙報抓到了洩密者,陳天華心中大喜,他連忙壓低聲音問道:“到底是誰?”
沒等劉勇勝回答,陳克接過了話頭,“劉勇勝同志,不要在這裡說,你們把情況整理一下,我們回去之後專門開會討論此事。”
等劉勇勝離開之後,陳天華興奮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