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去上工了。
陳克倒也沒有進去看的想法,以後進行社會調查的時候,再去拜訪這些地方也來得及。
學校的位置比較遠,英國人辦學校,上海當地官府不支援也不反對。上海市的核心區域是外灘那邊。英國駐上海領事館最早設在上海縣城內姓顧的大宅院內,上海開埠以後,英國藉口“華洋雜居不便,以《虎門條約》中准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租地房屋的條款,逼迫清政府簽訂《上海土地章程》。1845年11月29日在上海開埠兩年之際,清政府上海道釋出告示:“茲體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劃定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之地,準租與英國商人,為建築房舍及居住之用”。這塊居留地面積830畝,即是後來的英租界。
1846年巴富爾看中李家莊的土地,擬建英國領事館新館。李家莊地處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西南側,當年清軍曾在這裡設定炮臺、守衛江防。鴉片戰爭時,英國炮艦攻陷吳淞口第一道防線後,又攻毀東溝第二道防線,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匯處為第三道防線。1842年6月英國“復仇神”炮艦向李家莊炮臺猛烈炮擊,僅管守軍頑強抵抗,但是猛烈的炮火還是將炮臺摧毀了。這塊土地不僅地理位置優越還有其這段歷史故事,巴富爾多次考察這個廢棄的炮臺,不顧當時英國不準在外建使館的法令,與該土地主人石炳榮等人洽談購置地產。巴富爾墊資了定金後,因沒有這項專款只好拖延著,才至第二任領事阿禮國接手後不斷申請,終於得到英國政府批准。
匆匆忙忙建造領事館房屋後,1849年7月21日英國領事館從老城廂搬入外灘李家莊新館辦公。僅用了兩年,建築出現問題被迫拆除,1852年領事館重新翻造房屋。過了十八年,即1870年12月24日深夜零點,英國領事館失火,消防皮管因取水路途曲折不敷應用,延誤時間,火勢旺烈,將房屋和檔案檔案全部付之一炬。因此今天很難見到早期英國領事館的檔案和照片。
但是現在外灘為中心的租界早就人滿為患,絕對不可能弄不到任何土地,陳克對於這所醫學院的事情本來也不是那麼在意。自己反正一年內就要去農村,這學校必然弄不出什麼結果來。如果革命沒有勝利,這所學校的投資怎麼都是白投,如果革命勝利了,到時候想怎麼建設學校就可以怎麼建設。所以陳克乾脆選了離普通百姓居住區近的位置。這裡就是郊區,地很便宜,居民也少。而且武星辰帶了那幾位高大健壯的山東好漢親自上門拿著錢“說服教育”,終於把這片地買下了。
走了這麼大半個小時,學校已經遙遙可見。經過一個月的建設,主要的六棟建築,兩棟教學樓,一棟實驗樓,一個圖書館,還有兩棟宿舍樓已經有了些模樣。高高的腳手架,還有各種滑輪組構建的起吊裝置附著在各個建築上,不少人正在上面工作。
見目的地快到了,年輕人們都露出了喜色。又走了一陣,只見學校那簡陋的大門前,不少人在招手,這是提前趕到的青年。大家距離紛紛加快了步伐,和這些同學回合。倒是陳克和毛平很快就落在後面。陳克回頭一看,後面還有幾個同學規規矩矩的跟在陳克和毛平身後。這幾個都是日本同學。
“咱們也快點,別讓大家久等了。”陳克笑道。
“嗨!”日本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應。
眾人在操場上集合,這是按照後世標準操場修建的。看得出這裡清理過,跑道上堆滿了各種建築材料,一半的場地上都有倉促搬運過的痕跡。在操場中央,樹了四個門板一樣三米多高的木頭障礙。還有些莫名其妙的東西,青年們對於這些簡單的玩藝很不理解。大家都聽陳克講述過“拓展訓練”的意義,大概是培養團隊精神和發揮想象力的東西。對於這樣玄妙的說法,大家覺得應該有非常不同的地方,但是這樣簡單的場地,並沒有任何能夠聯想到陳克那種解釋的東西。
華雄茂迎了過來,“文青,已經混備好了。”看了看周圍的青年們好奇的看著周圍的簡單裝置,他又有些擔心的問,“文青,這能行麼?”
“走著看吧。行不行都得上。”陳克笑道。說完,他站到一個凳子上,高聲喊道:“同學們,我們今天的拓展訓練只是第一步。我現在要求,現在十個人一排,開始列隊。”
這麼一個簡單的要求,估計在21世紀,四年級的學生們都可以輕鬆的完成。但是這群1905年的青年,聽了之後就這麼愣愣的站在當地,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做。
陳克指了指毛平,“你向前走五步。然後站在那裡。”
毛平服從了陳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