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均洋深明一個道理兵敗如山倒。士氣永遠是軍中最重要的一根線,此線若斷,軍無勝理。若他在此時下令後退,即使山狗軍再驍勇善戰,亦很可能就會導致如安府川和平陽那樣的全面性崩潰,而在目前這種地形上,步兵無論如何不可能跑得過騎兵,撤退的山狗軍只有被靈風旗銜尾追殺的份。
他世均洋不敢冒這個險,也冒不起這個險。
“淺水清,不是隻有你的兵才有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我山軍同樣可以!”那個時候,世均洋望著對岸咬牙切齒地說道:“傳我命令!全軍強渡媚兒河,敵人只有六千人,咱們和他們拼了!”
“吼!”三萬山狗軍同時發出瘋狂的怒吼,關鍵時刻,勇氣與鬥志就是他們取得最後勝利的砝碼,而對岸灘塗則成為兩軍正式交戰與爭奪的一塊兵家必爭之地。誰能守住這裡,誰就是最後的贏家,儘管靈風旗出奇不意打了對手一個伏擊,但是勝利的天平,卻還未完全倒向靈風旗。
對於世均洋的瘋狂,兇狠,還有果決作風,水中棠也是微微有些吃驚。
。。。。。。。。。。。。。。。。。。。。。。
恩,對於無雙和夜鶯之間的問題,其實主要目的還是要寫無雙身世,這和後面的戰爭有關。至於夜鶯,我也沒說要送人啊。但是不送人也不必就沒有感情吧?他們之間的感情,其實只是一種多角度的去看待戰爭而已。我只是想表達一下,戰場之上,也不是隻有兄弟之情,同樣可以有愛情,哪怕是不該發生的。章節嘛,其實不多,只寫了兩三章這方面的事,後面就沒了,事實上後面很快就又要有**了,期待大家繼續支援和喜歡吧。
第七十二章 半渡而擊
秋水渡口的這場伏擊戰,其發展完全超出兩個人的預料。第一是世均洋,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什麼靈風旗會突然出現在這一帶。第二則是水中棠,沒想到山狗軍的決死反擊竟然會具有如此大的破壞能量。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先對半渡而擊做一番解釋。
半渡而擊,可以說是兵家作戰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詞彙,遭遇半渡而擊的部隊,基本都只有覆滅和逃亡的下場。
有時候甚至只是一條寬不過十數米,水深不到一米的小河,都能成為一支龐大軍隊的葬生之地,這中間,到底有什麼奧秘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水中行軍,由於水面阻力的原因,可以將人在全力行走時的移動速度降低到比平時走路還要慢到數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凡是身在水中的部隊,在接受和執行指揮官下達的作戰命令時,其執行能力都會因此大打折扣。
既無法快速準確地執行指揮官的命令,同時又無法組合成陣型進行就地抵抗。這其中,由於渡河需要,渡河這種行為通常只有輕裝步兵和騎兵才能完成,因此在防禦力度上比一般部隊要大大減弱。在水中失去了靈敏度,防禦力度,陣型,指揮,還有速度,也就等於失去了幾乎所有勝利必須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敵方箭雨的淋澆,可以說是毫無還手和遮擋能力。一旦河水湍急,腳下打滑,還很有可能被水流沖走,而為了避免河流衝擊,很多士兵還被迫要手拉手走在一起。
對於弓箭手來說,渡河計程車兵,由於具備緩慢,輕裝,無法還擊,同時還相對集中等致命缺陷,永遠都是最好的靶子,因此他們從來樂於碰上這樣的敵人。當然,唯一的不便之處就是射出去的箭支基本無法回收。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世均洋帶領他的山狗軍竟然能打出一場令水中棠都看到瞠目結舌的戰鬥,同時也再度證實了驚虹四傑的名望不是平白得來的,而是個個都有幾把刷子。
在世均洋的一聲令下,山狗軍開始迅速調整戰術部署,由於沒有渡河的山狗軍尚有兩萬多人,他們開始迅速組織反抗。秋水渡一帶的河面約有四十米左右的寬度,而弓手的射程一般來說是在一百米左右。世均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刻組織弓手部隊在北岸與對手進行隔河對射,採用大量的遠端攻擊為己方部隊搶灘爭取有利條件。
儘管山狗軍中弓手並不佔主要地位,但世均洋還是迅速拼湊出一支兩千人左右的弓箭隊,此時此刻,遠端火力的對換,成為兩方交戰勝負的一個重要憑據。
世均洋的命令可以說及時而又兇狠,為了保證搶灘成功,他下令無限制區域性覆蓋射擊,無論敵我,皆在射殺範圍內。這其中,由於很多山狗軍連輕甲都不穿,受到傷害的可能性更大於對手,但是世均洋已經完全不考慮這些了。我有三萬人,你卻只有六千人,哪怕是兩個換你一個,老子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