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淺水清笑看了一眼那鄭皓,對蒼敏說:“你剛才的表現可是很扎眼啊,那位鄭公子偷聽我們的談話怕是已經好久了。”他指得,卻是蒼敏剛才的那一班侍衛將煙雨樓上的客人趕走又請回之事。淺水清觀察力過人;早就看出這個鄭皓其實就是被蒼敏的侍衛誤請回來的人之一。他被拉進煙雨樓時本膽顫心驚,一聽蒼敏說她請客,立刻連連叫菜,直到這刻吃飽喝足了才出來說話。
蒼敏恍然大悟:“原來他的目的是。。。。。。”
“沒錯。自古文武不兩立,文人書生們動輒君子好生以德,當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淺水清縱兵止水,殺戮無算,與這些文人的酸腐氣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看不慣淺水清,自然可以找出一大筐的理由來攻擊他。若只是為了不喜歡而攻擊;我到不會說什麼,偏偏這些人心中卻別有目的,明是指責,暗是抬舉自己,渴望能有那識才之人欣賞自己,從此以後方可不勞而獲,只憑滿口胡言而飽食終日,碌碌無為。因此那淺水清是善是惡根本不重要;是否有才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找到一個能給他說話發表意見的由頭,藉此時機,務必要譁眾而取寵;一語以驚人,只要讓他開了口,出了聲,則必定會滔滔不絕長篇大論的丟擲自己的一番見解,動輒以古人訓,顯示其才華能力,讀書之多。那聽的人聽得新鮮,自然就想聽下去,他的機會也便來了。至於所論之人,其實無非是他腳下的一塊踏腳石罷了。”
他說到這的時候,那個書生鄭皓已經是憋得滿臉通紅,煙雨樓上一眾食客都暗自發笑不語。淺水清正要再說下去,鄭皓已經急得大叫起來:“古人有言:天子興王者之師,以仁義禮樂教化者,則無往而不勝,淺水清一路祭血香,殺人無算,結怨於天下,這樣的人又怎能興國興邦。你這人不懂時世,妄自評論他人行為動機,真正是可恥之極!”
淺水清立刻還擊道:“兵法亦有云:夫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殺戮止水可以讓敵人不戰而降,從而減少我天風士卒的傷亡,那麼這種做法就是正確的。請問你懂兵法嗎?”
鄭皓大急,叫道:“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為古人名言,天下兵事,歷來是以有道伐無道,我天風起仁義之兵,伐其無道,當彰顯帝王之德,豈能如淺水清般胡作非為,害我帝國於不義之中。”
蒼敏立刻大叫:“咦?他果然一口一個古人云,你說得沒錯也!”
轟!
滿堂大笑。
淺水清笑道:“所謂酸儒就是他這樣的了,沒有屬於自己的意見,只有古人之語,你若要聽他說話,那必是滿腹文章,字字珠璣,只可惜於國於家皆無大用,就是做別人的門下食客,只怕也難有作為。希望他還能寫一手好字,或許可以賣字為生,為人寫個狀紙什麼的,也比現在這樣出乖露醜強得多。”
蒼敏合掌大笑道:“正是如此!”
淺水清又道:“古人同樣有云:是故趨諸侯者以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別的國家屈服,就要用他們最害怕的事情來威脅他們。由此可見,威脅還是很有用的。所以,我是沒興趣聽這位秀才高論的了。”
鄭皓急得站了起來,跳著腳大喊:“你胡說,古人何時說過這話?出自何書?”
淺水清隨口道:“孫子兵法。”
於是樓上的一群人一起苦苦思索,想不通何時帝國內有了孫子兵法這本書。
淺水清微微一笑,他自來到這裡之前,除運動外也酷愛讀書。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的故事那是他耳熟能詳的。如今隨口道來,一字一句皆正中對手的要害,鄭皓自以為可以憑藉如簧之舌說動蒼敏,沒準有機會做哪家豪門大閥的門下食客,沒想到反給了淺水清一個表現的機會。
那個時候,淺水清看鄭皓受窘的樣子,笑而不語,隱隱間心中突然升起了一個念頭。
自他來到這個世界以來,從未用穿越者的身份為自己做過任何事,惟有那縱貫古今的思想,自始至終都在影響著他,如今他突然覺得,其實他來到這個世上,還是大有可利用的地方的。
至少,在這觀瀾大陸上,一本以孫子兵法為基礎的淺氏兵法若能出爐,必定會引起世界轟動。
當年秦儀用一本國論和四極遊記奠定了他大師的基礎,直到現在還有無數人崇拜他,再沒有誰比淺水清更瞭解文化戰的作用。
假以時日,他終究是要進攻驚虹的,若能在那之前,利用一本兵書先奠定起自己的聲譽,無論在朝在野,都便先有了一重更加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