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2 / 4)

小說:大科學家 作者:童舟

億條腦細胞,資訊的儲存容量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50倍,即5億本書的知識妻。

十萬本書和五億本書的知識量,中間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人類終其一生,也無法讓自己的腦海賽滿知識。

而凱靳賓博士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開發出能夠激發大腦容量的機器,然後把變成生物電子流的書本知識,在短時間內輸入進人的大腦中。凱靳賓設博士最理想的腦力強化器,可以在短短三個小時之內,把敏千萬本書的知識輸入到一個人的大腦中。也就是說一個人花一千年也學不完的知識,在三個小時之內就全部學到了。

也就是說如果凱斯賓博士的腦力強化器研製成功,以後人類將不再需要為學習而消耗大量的時間了,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用於思考!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將會以幾何倍增的速度成長。

其實蕭子顯也是想研製一下這種腦力強化器的,畢竟這是凱斯賓博士一生的追求,蕭子顯繼**凱斯賓博士的意志,就有義務把凱斯賓博士生前沒有完成研究的做完。只是受制於z1世界落後的科學工業,蕭子顯即使想做實驗,也無法蒐集到足夠的實驗材料。所以這個偉大的腦力強化器,就只能等到人類科學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著手研製了。

蕭子顯設計的“pr—1”型工程機器人是球形的,但是並不代表就只要把內部元件拼起來,然後把兩個半圓的外殼合jl;就能成功的。事實上工程機器人的外殼是一塊一塊可拆解的。這樣即使機器人內部出了問題,也只需要把出故障區域的外殼拆開,就可以對機器人內部進行修理了。

之前中科院電子機械研究中心在組裝工程機器人的時候,總是在組裝完成之後,發現會多出很多的零件來,而工程機器人少了這些零件必定無法正常的運作。其實工程機器人的零件組裝就像一個智慧拼圖,也就是說零件的組裝是有順序可依的,如果先後順序錯了一個,後面的零件將無法裝進去。

其實機器人零件組裝順序的問題,只要有充足的時間,還是可以輕鬆解決的。只是蕭子顯等不及,硬是要求這些研究員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把工程機器人的實驗型號組裝完成,搞得這些中科院敏的研究員忙得稀裡糊塗,卻依舊無法按期完工。

其實蕭子顯也不知道工程機器人零件的組裝順序,只是凱斯賓博士的經驗告訴他,零件的位置該在什麼地方的。

工程機器人內部有一個承載零部件的架子,蕭子顯只需要把零件一個個用螺絲或者卡槽固定在架子上就行了。最麻煩的還是那些比頭髮絲還亂的光纖線,尤其是工程機器人的四條機械臂,是由兩萬三千個小型關節拼接而成的,眾多的關節可以讓機械臂的動作達到最靈活的程度。只是這兩萬三千個小關節,每一個都需要十根以上的光纖進行連線,然後把光纖連線到中央電腦上。當工程機器人執行任務的時候,中央電腦就會全面而協調的控制所有的關節,讓機械臂完成人類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好在這些研究員雖然創新能力不行,但是動手能力還是很強的,蕭子顯只需要做出詳細的說明。這些充當幫手的研究員就會一齊動手,把複雜的光纖線按要求一條條接起來,絲毫不覺得麻煩,蕭子顯只需要用儀器測試光纖的連線是否正常就行了。

就這樣不眠不休二十多個小時之後,蕭子顯終於把最後一條機械臂裝上去了,把外殼蓋好之後,人類歷史上第一臺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式拼裝完成了。

在這二十個小時裡,在蕭子顯工作的實驗區周圍,那些沒事做的研究員始終裡三層外三層圍繞著母…圍,看著蕭子顯工作。就…連八十好幾的老院長也搬來一張椅子,坐在視線好的地方看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在場所有的人都把精力集中在了逐漸完整的工程機器人上面,壓根就沒注意到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對於科研人員來說,不眠不休進行科學實驗是常有的事情。對於試驗成功後的喜悅,這點勞累根本算不得什麼。

看著像只大章魚一樣趴在實驗臺上的工程機器人,蕭子顯捶著有些痠疼的肩膀,抑制不住興奮地道:“終於拼裝完成了,我們是不是該試驗一下它的效果呢?”

旁邊的研究員們都是連連點頭,那迫不及待的樣子比蕭子顯還要露阜。

蕭子顯聳了聳眉毛,高聲遙:“既然大家都同意試驗一千,我就上去開機了!”

說完蕭子顯就走到實驗臺前面,開啟工程機器人肚子下方的一個翻蓋,露出了一個旋轉開關,和一個巴掌大的液晶螢幕。

旋轉開關是工程機器人的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