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飛船將攜帶大量的低當量原子彈,一顆顆地拋在身後,然後引爆。飛船後面安裝一個推進盤,吸收爆炸的衝擊波推動飛船前進。這種看似天方夜譚的火箭計劃,在1955年被美國政fu以獵戶座計劃命名,並且進入到了實際研發階段。當初美國政fu為了麻痺前蘇聯,特地以阿波羅登月計劃為掩護,對外界宣稱獵戶座計劃已經胎死腹中,將前蘇聯拖進了登月計劃的泥潭中。實際上到1970年,美國政fu已經在內華達的核武器試驗場建造除了一艘子彈頭狀的核脈衝飛船,這艘飛船有16層樓高,後面的推進盤直徑41米多,起飛飛船重量是1萬噸,可以每10秒爆炸一枚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推動火箭前進。美國宇航局最初的計劃是讓核脈衝火箭攜帶2千顆原子彈,利用它把宇航員送到火星。這巨大飛船可以建造得象戰列艦一樣內部可以裝載150人,以及數千噸的載重,宇航員在飛船內生活相對很舒適。”
美國總統說完之後,蕭子顯不禁感嘆戰爭是推動科技前進的源動力,僅僅五十年的冷戰,美國人居然連核脈衝火箭都搞出來了。如果核脈衝火箭真的成功升空了,那麼人類將提前一百年進入外星球探索時代,人類往來於月球和地球之間就像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