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在只要出兵四十萬幫助崔皇后和崔景升就能得到這兩州的土地,倒是讓歷長川很心動。
“丞相跟太后是否有了主意?”李長征問道,他很清楚蕭王孫之所以來找他,自然是跟蕭太后商量妥當了,不然不會冒然來見他。
“恩,臣和蕭太后的意思是讓西京鎮守使木峰領兵,讓他在西京調兵十萬南下,跟上京城的二十萬大軍會合,聯合寧武關的十萬大軍,共計四十萬大軍南下大燕。”
離國的大軍分佈很廣,除了駐紮在寧武關的二十萬鐵騎,只有在上京城外有戍衛都城的二十萬精騎,剩下各州只有數千騎兵駐守,而真正的大軍聚集在西京和廣袤的離國草原上,足有六十萬之中。
因此離國號稱有雄師百萬之說。
現在蕭太后盡然只讓木峰在西寧調集十萬大軍南下,而要調君臨附近戍守的二十萬精騎去征戰,這讓歷長川很不滿意。
他之所以敢讓蕭太后參政是因為透過五年的時間,他已經逐漸控制了離國的軍權,而上京城的二十萬大軍是他的倚仗,是他對抗蕭太后的利器,現在怎麼可能讓木峰調去參戰呢?這不是自斷臂膀嗎?
“陛下的意思是?”見歷長川眉緊皺,不再說話了,蕭王孫便開口問道。
“可以。”歷長川淡淡的說道,“不過上京城外的二十萬大軍不能動,他們的任務是戍守上京城而不是征戰沙場,就讓木峰從西京調兵吧!”
現在西京六十萬大軍中木峰已經完全控制了三十萬,而又間接的控制了二十萬兵權,只有十萬大軍是完全聽蕭太后的,而在寧武關的二十萬鐵騎中,除了鐵浮屠外,現在已經變成了蕭太后的親軍。
因此在兵力方面,蕭太后很吃虧,他能控制的大軍只有三十萬,而歷長川有大軍七十萬之眾。
“這——”蕭王孫有點為難的不知道該怎麼說,就聽見歷長川說道,“就任命木峰為鎮南大將軍,行軍大元帥,統兵四十萬大軍南下大燕吧!”
“四十萬大軍讓他從西京徵調,寧武關只出鐵浮屠就行,至於四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就交給丞相你了。”歷長川繼續說道。
“諾!”見歷長川也不準備從寧武關調兵,蕭王孫便立即答應了。至於調走寧武關的鐵浮屠,蕭王孫真沒有意見。因為鐵浮屠即便不調走,放在寧武關也不是孫宗翰能夠調的動。既然這樣,還不如讓木峰調走呢,倒是讓他省心了。畢竟自己的大軍旁邊放這麼一支殺傷力驚人的騎兵,誰都睡不著覺。
“以崔皇后和崔景升的為人,他們恐怕不止是跟我們離國交易了吧?”歷長川向蕭王孫問道。
離國為了南侵大燕,他們對大燕做了很多方面的部署,像專門蒐集和分析大燕君臣的資訊,給離國提供充足的有用的資訊,這是離國對大燕做出部署的一方面。
“對,除了我們離國,還有西蜀和嶺南夷族也參與其中,西蜀出兵西州,大燕願意將西州一半土地給他們,嶺南夷族出兵夷州,大燕準備將夷州給嶺南夷族。”蕭王孫回答道。
“真敗家啊!”歷長川聽完嘆息了一聲說道,“不是自己家的江山還真是不心疼,一下子就送出了四州土地,這需要今後的大燕的歷代君王努力幾代才能收回啊!”
作為離國皇帝的歷長川最能體會這種感受了,祖宗捨命拼出的江山社稷卻敗在了後輩手中,這是最讓人心疼的。
“西蜀和嶺南夷族出兵了嗎?”歷長川嘆息了半響就問道。
“西蜀正在整頓大軍,準備向大燕出兵二十萬。”蕭王孫回答道,“至於嶺南夷族,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不過嶺南夷族想要攻佔整個夷州,兵力也不會少於二十萬。”
“這麼說,我們出兵四十萬得到兩州的土地倒也不吃虧。”歷長川淡淡一笑,“似乎西蜀有點吃虧啊!”
“西蜀大軍的戰鬥力不能跟我們離國鐵騎相比,跟嶺南夷族的大軍相比也差很多,想要攻佔西州就只能多出一點兵了。”蕭王孫也淡淡一笑回答道。
“這次怎麼沒有東荒?”歷長川問道,大燕四周的國家中,除了被姬輕塵滅了北戎,現在還剩下離國、西蜀和嶺南、東荒四國,可這次盡然沒有東荒參與,這讓歷長川很不解。
“這個臣也不清楚——”蕭王孫想了想回答道。
“既然他們兩國也崔皇后和崔景升合作了,我們也答應了吧!”歷長川說道,“立刻給木峰下令,讓他儘快調集大軍南下!”
“臣領旨!”蕭王孫躬身領命,退出了花園。
“鐵巖,你覺得你師兄跟你師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