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來的。
媒體們大量的報道這一訊息,因為這意味著,中國人開始侵入到了美國的IT行業,這對一向將網際網路是為自己的後花園的美國人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而Facebook也藉此機會,一舉成名。人們紛紛加入到這個網站,一探究竟。這個網站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讓媒體們紛紛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情形。
其實Facebook的功能與人人網大體上是一樣的,但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做出了一些調整。比如,在Facebook裡面,加入了一個叫做“戳一下(Poke)”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丟一個“戳(Poke)”給別人。
根據Facebook常見問題中相關的解釋:“Poke是你和朋友互動的一種方式。在設計這個功能時,我們認為提供這樣一個沒有明確目的的功能,其實挺酷的。使用者們對Poke有各自不同的解釋,我們也鼓勵你提出屬於你自己的解釋。”實際上這個功能的目的只是讓使用者能引起別的使用者的注意。
後來這一功能,儘管很多使用者確實用這個功能來引起別的使用者注意,或說聲“嘿”,但有些使用者仍把它理解為“性”的意味。這個解釋造成了一個很熱門的Facebook小組的產生——“Poke夠了,我們乾脆做·愛吧”(EnoughwiththePoking,LetsJustHaveSex)。到2006年6月的時候,這個小組共有42萬使用者。
有時朋友之間會進行一種被稱為“Poke仗”的遊戲——兩個使用者間用“Poke回”功能,互相Poke來、Poke去。另有一些派生出來的新功能,如“X我”,和“超級Poke”,讓使用者可以把Poke替換成任何動作。可以說這個功能完全是為了西方人研發的。當然,這個功能並不是蕭子川的首創,其實是完全複製了後世的Facebook,但是誰然蕭子川是重生者呢,這也就成了蕭子川的專利。
Facebook還有一個人人網沒有的功能,那就是網上商城,也叫做“Facemall”。提供線上購物的功能,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沒有釋出而已。當人們紛紛加入到這個網站的時候,驚喜的發現,原來社交還可以這樣玩兒。而且正如中國的人人網整合了中國的必應開放平臺一樣,Facebook同樣整合了美國版的Bingstore。在第一時間將網際網路應用整合到了Facebook中,提供給網民使用,方面網民的生活和娛樂。
上線第一天,雖然沒能像人人網一樣突破百萬使用者的大關,但是同樣取得不俗的成績。第一天的註冊使用者超過了30萬。當然這些功勞離不開那些媒體的報道。這也是為什麼蕭子川在Facebook釋出的前一天,刻意讓馬克將Facebook上線的訊息透露給媒體們的原因。
但是在報道之中,不乏針對中國人是這家網站的大股東來做文章的。蕭子川三人在當初設想的隱私問題,真實的發生了。以《洛杉磯時報》的文章最為火爆,它不僅僅提到了隱私問題,還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說蕭子川是紅色國家派來的間諜,專門來獵取美國人的個人資訊。
從而可以掌握未來美國的人才,影響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想一想,如果Facebook的賬戶資訊,被透露給紅色國家的話,那將給美國帶來怎樣的災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Facebook的註冊使用者中,可能有美國未來的總統,空軍司令,海軍司令,科學家······
如果這些人的個人資訊到了紅色國家的手裡,美國會要承受多大的損失?所以按著《洛杉磯時報》的觀點,美國政府應該介入Facebook網站,調查Facebook的發起人蕭子川。據悉,現在他人身在美國,應該逮捕他。好好稽核一下,他是不是間諜。
在《洛杉磯時報》的報道之下,美國民眾一片譁然。有一些民族主義者甚至發起了示威遊行。但是有更多的人站了出來,維護Facebook的聲譽。這些人們紛紛表示,成為Facebook的會員與否,是每個人的自由。而且寫不洩露隱私也和國家無關,只是關係到了使用者的利益而已。而且Facebook的網站免責宣告中也提到,絕不會在使用者不知情,不同意的情況下,將使用者的隱私透露給第三方。
蕭子川也是站了出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採訪時表示,對於《洛杉磯時報》無端的指責自己為間諜,提出嚴重的抗議與警告。並強烈要求《洛杉磯時報》對自己道歉,恢復自己的名譽。
蕭子川在被提問中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