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卻穿新衣的道理。“那他們這是?”
“這自然是搶親了。”
華夏自古便有搶親的傳承。
這樣的傳統真要說,就得從國家制度說起。自趙宋以來,華夏九洲,便是不斷地重文輕武,並頒佈有利於士大夫的政策,如士大夫之工資乃歷朝最高、士大夫犯法不會受過重的刑罰等等。
這樣制度下,只要有條件,哪個不是拼命讀書。什麼鑿壁偷光、懸樑刺骨只有更狠,沒有最狠的。
於是乎,泱泱華夏,第一批宅男誕生了。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這宅男一多,另一樣極有特色的存在也誕生了,剩女。
這男人們都變成了“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了,女子們怎麼辦?想不當剩女都難辦。
越是這條件好的,越是剩。因為自身條件好的,自然也渴望好的伴侶。其父母,以及她們自己的擇偶方式也非一般人能夠想象,他們不要求男方的家世、背景,他們只在乎對方是否是進士。這大概便是才子佳人類小說的創作土壤了。
所以每逢科舉公佈成績之際,女人們便開始搶老公。
到了明朝,由於朱元璋出身的原因,更是加入了一批朱元璋的鐵哥門,手下們。他們不是家中產剩女,而是為了文人的身份。
文人的地位從來便是這麼高。
那知情的說道:“不見這看榜的沒有什麼士子,全派下人、小二來嗎?便是在躲這搶親。”
“什麼?他們可是進士老爺,竟然有人敢搶他們。”
知情者撇撇嘴說:“這中舉是大登科,成親是小登科,你沒見這禁軍都不管嗎?好事來著。”
他們當然不能管,這本就是老朱默許的。
老朱自家知自家事,自家這幫兄弟多是一幫泥腿子,再加上老朱帶頭不認名人做祖宗,下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敢認。
可是他們又對自家的身份血統有這要求。這怎麼辦?於是乎,這明人做了與後世翻身的“**絲男”們同樣的選擇。做不得名人後代,便要做這名人的祖宗。
你不是文人清貴,是那文曲星嗎?我就借了你這血統,做你家的祖先。
同時這還有—批元時望族,這時也需要家中有頭面人物撐大梁,又是—份生力軍。
需求如此之旺盛,小白兔遠遠少於大灰狼的數量,不搶就有鬼了。
好在明朝只有這明初,以及某個皇帝用女孩子入藥時段,有這盛情,其餘就比不上宋朝了。
那人又問道:“可是家中有妻室的怎麼辦?”
“怎麼辦?男兒大丈夫,三妻四妾平常得很。這點上一榜二榜的進士老爺可就比不上這三榜的齊人之福了。”
這位知情人的言語,—下子勾起了眾閒漢的興趣,也便有了捧嘴的,就是一應士子也在傾聽。
“這是怎麼說?”
見有人追問捧嘴,知情者更是得意洋洋,說:“這位老人家,這你就不知道了。這三榜的同進士可是比不上一榜二榜金貴。”
“這怎麼說?怎麼不金貴反倒是好事了?”
不怪有人奇怪,世上的事本是越金貴越好,可是這人卻說不金貴是好事。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官老爺雖然威風八面,但是這也看搶親的是什麼人。就拿這三榜來說,這搶親不過是些大商與地主老爺們,他們只是要個士紳的門面,反而不會太限制他們有沒有其他妻室。但是這一榜二榜就不同了,等一會兒,你看,便知道一榜二榜搶親的是什麼人了?”
這麼多人聽了,哪兒許他賣什麼關子,自是立即催促他說。
不想他卻說:“這天熱,說了這麼多,口渴的厲害!”
說著還摸摸自己的脖子。
“來來來,這兒有茶館,我請你喝涼茶。”—眾人立即進了茶館,擠了滿滿—屋子的人。許仙他們正好堵在裡面,出不來,進不去。
那人坐下又說:“只有涼茶啊?”
“你還想怎樣?”
這樣得寸進尺,眾人有些不高興。
那人卻說:“我這秘密,說了便是得罪人的行當,甚至會沒命。不管我一頓飽食,我是絕對不會說的。”
說完,他竟然只是吃茶,—字不吐。
第220章、奇女子
這樣的人物,簡直就是—個無癩子。一時間,竟是有了僵持。
他們這一僵持,可是急壞了方程與雷信,他們都是過了殿試的,是真心不想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