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3 / 4)

這群文官們又至於嗎?這大明根本與漢時不同。

不說別的,如果不是朱棣遷都北平,這後世的běi 精也就是個地方小土城子了。

今天的běi 精擁有上千萬人口,無數的高樓大廈,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源自於朱棣的一個決定。

北平為元朝之故都,亦是元末群雄爭鬥的主要戰場,因此在經過戰亂之後,人口勢必減少,所以必須透過大量移民以實之,其移徙人口除來自塞北沙漠和山後之外,還有山西。洪武三年(西元1370)鄭州知州蘇琦召流民墾荒之計為太祖所接受,於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措施就此展開。移入地區為北平、北平以南、河南的北部,和山東的西部。

洪武時代的北平,其轄境相當於今之河北省的大部分,以及běi 精市和天津市。北平的山後地區則是指今河北宣化至遼寧遼陽之地。

北平府即元代的大都路,也是元大都之所在地。洪武二年(1939)由於戰亂因素,整個北平府城鄉幾乎成為曠野,據史料記載:北平地區各府的移民來源中,北平府的山後移民約30。3萬人,永平府的山後移民約為3萬人;河間府的移民來源則包括山後移民10萬人、山西移民5萬人、山東移民3萬人;保定府的移民來源包括山後移民4萬人、山西移民3萬人;廣平府及大名府的山西移民約26。5萬人。

在洪武時期,北平地區所有外來的民籍移民中,以來自山後的移民最多,主要分佈在北平的北部諸府。次則為來自山西的移民,主要分佈在南部的廣平和大名兩府。山東移民僅在河間府有所分佈。歸納言之,山後移民遷入北平府以南的約為14萬,遷往河間府地為10萬左右,遷往保定府約為4萬人,其他的移mín zhǔ要應來自山西。

也就是說整個北平府的移民人口約為58。2萬人,記住這是一個府的,不是單單北平的。當時北平市的人口,十萬都沒有。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永樂元年(1403)三月,蒙古軍隊進攻遼東,大肆搶掠了一通,當地的都指揮沈永是個無能之輩,即無法抵禦,又不及時向領導彙報,朱棣聽說此事,大為惱火,立刻殺掉了沈永,並召集大臣。

這便是人口的力量,沒有人口,什麼都是假的。而老朱給自己孫子留下的又是什麼呢?

明初是在元末天下大亂的爛攤子上進行生產恢復的,到朱元璋洪武末年。人口已經達到6千萬,這已經達到封建社會前期最高峰值(分別出現在西漢和唐朝)可唐朝在隋末動亂的情況下用了100多年。從立國618年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6)才達到這一數值,西漢則用了200年時間,直到西漢末期才達到(漢武帝時期3000萬,到漢哀帝才達到6000萬)6000萬對60萬不到,白痴都知道哪兒贏定了。

60萬不到的人口也叫威脅?這是哪個白痴的理論?

要說唯一的危險,也就是朱允文根本就沒有掌握這6000萬人口的力量,便匆匆削藩了。

削藩真的有必要嗎?

南京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也很適宜建都,因為這裡地勢險要,風水好。外加是主要糧食產地,由於當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南移,建都於此是很有利於維持明朝統治的。

此時的běi 精呢?鄉下一小城,雖說曾是元大都。但是沒有人。地廣人稀,能幹什麼?就像東北三省一樣,抓在滿人手中,那就是一片荒地。這時候的北平府也差不多。

甚至徐耀祖這樣的勳貴不無惡意的猜想,這文官是故意的,故意逼朱棣造反。因為他們想封爵,畢竟除戰功外,這文官想封爵?這兒可是大明朝。

當然。徐耀祖他們自己也並非是毫不利己的聖人。說不好聽一點兒,他們也是為自己在考慮。他們是勳貴。無論是老朱家的哪個朱做皇帝,他們都是勳貴。但是,因為這幫狗rì的文官們,他們卻很有可能需要豁出性命去,為文官加官進爵。

難道不是嗎?打勝了,他們還是勳貴。打敗了,這自家的小命就沒有了。可是這幫狗rì的文官,卻是隻有功,沒有過的。

這也是徐耀祖他們實在是不看好朝庭現在的將軍們。

一股子詭異的氣氛已經在這兒生成。其實不要說徐耀祖,就是許仙,如果不是知道歷史,也不認為朱棣可以造反成功。

這龍氣與人口、地盤、民心有關,這軍力與裝備、錢糧有關。

無論是龍氣,還是軍力,是怎麼看,朱棣都輸定了。無論是軍事愛好者,還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