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相遇後。摩挲尤斯講述了自己未完成的使命,阿皮德遂答應幫助他了卻殺敵立功的心願。他指引著摩挲尤斯摸進了曼農的城堡,於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就在摩挲尤斯抽出腰間利劍的那一刻開始了。
而神也摧毀了這個因為其居民罪孽深重臭名昭著的城市。”
命運的世界,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這神便是灰常之隨心所yù。
只要是你想,你就絕對可以從神那兒獲得你想要的理論支援。就像那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清除異端的名義發動的所謂“正義”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
每次十字軍開始時,都有講道、宣誓及授予每個將士十字架的儀式,任命成員為教會的將士。雖然十字軍的主要攻擊物件是穆斯林。但此狂熱同時發洩在招募十字軍地區的猶太人身上,亦使猶太人受迫害和遭殺害。十字軍令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汙的錯誤行為。
然而無論他們怎麼說。怎麼解釋。哪怕是說成。雖然以反對異教徒對基督教“聖地”與信徒的蹂躪,但實際上是為了擴張天主教的勢力範圍,以政治、宗教、社會與經濟目的為主,發動對亞洲西側的侵略劫掠戰爭,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掠劫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騎士想以富庶的東方作為掠奪土地和財富的物件;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獲得巨大利益;而羅馬教皇想合併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範圍;被天災與賦稅壓迫的許多生活困苦的農奴與流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號召,引誘他們向東方去尋找出路與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贏取名聲、蒐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都沒有辦法避免一個事實:在十一到十三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歷時將近兩百年,這是在神的名義下。動員總人數達200多萬人,進行了兩百年的戰爭。
先不說歐洲的人數一開始本就不多,更不用再指出歐洲的戰爭在那時代多是幾十人到幾千人的戰爭。單單是二百年的時間,就不是東方可以想象的。
一場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也不過才短短几十年,漢朝便衰敗了。而這場正義的戰爭,更加成了漢武帝一生的汙點。
如果是一連打了二百年。實在是不敢想象,這在東方怎麼可能。
更重要的是,只要是他們的神說,哪怕是攻擊自己人,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就像二百年十字軍東征,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那麼,馬瑞是怎麼選擇呢?是像故事中那樣,由於英雄的一時心軟,使得整個城市為神所摧毀?
在東方,根本不用想。神,沒有那麼大的號召力。
在西方哦,也不用想。馬瑞直接放開了風暴。
這是西方,這是美洲,這是米國。這是一個你做夢都想不到神的偉力,其號召力有多大的地方。就像前面說的,從生到死,從吃飯到拉屎,神已經滲透到了他們身邊的每一次呼吸。神的話,他們已經習慣了聽從,不加分辨的聽從。
如果說華國的十年動亂,是人造神的偉力。那麼在西方,這樣的偉力可以持續二百年,兩千年經久不衰。
風暴席捲而來。團團墨雲佈滿穹廬,昏暗得如同世界末rì。暴風呼嘯,耳邊猶聞是萬物慌亂的驚叫。地上的一切為暴風怒掀。掀起、飛翔,盤旋而上,直衝雲霄,一如岑參筆下的“平沙莽莽黃入天”而站在那風暴的偉力下,是馬瑞,巽的代表。頭戴冠冕,身著道袍。不見一絲慌亂。
在萬物捲起,當閃電迸shè它紫藍的光線,不斷地閃出了她的形象。平靜、祥和,有如女神。風暴與她,只是輕輕揚動她輕飄的衣裳。
非常的形象,非常的有代表力
“來!來到神的摩下。神是仁慈的。對於迷途的羔羊。慷慨展示了偉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