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3 / 4)

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現在外出,沿途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亦被立為太子,從而開始了他長達二十五年的儲君生涯。為了訓練出理想的繼承人,能幹的守成之君。朱元璋處心積慮,費盡心機。建國後,廣聘名儒,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yù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要用實學教導,用不著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太祖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老朱雖學歷不高,但是看人還是很準的。雖他沒有完全看清這儒教們對太子的塑形,是想讓今後的大明皇帝做泥胎泥人,但是憑他的經驗,也還是讓他看出了,他們教的不對,直指問題的中心。皇帝是處理政事的,不是做表面文章的。

然而,他畢竟是開國之君,政事、軍事、民生,處處煩忙。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rì勤不怠。”

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rì至二十一rì,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麼勤奮。

正所謂人力有盡時,如此煩忙的他,自然是管的了大的,顧不上小的。他又怎麼會想到這大明的儒教們會精通兵法至此,與他大玩暗渡陳倉的把戲。他又怎麼能想到,他們不僅對他的大兒子太子殿下動,連太孫都不放過。

他們都是圍棋高,玩一步,會想到數十步上百步的高。再加上他們握有道統,根本不怕老朱迷戀自己其他兒子。

歷史上怎麼發展已有定論,這一時空,即便老朱從許仙這兒察覺了自己安排的不妥,他也最終只是多留了一份錦囊。

不是他不相信許仙的,也不是他相信自己的孫子乾的過他的叔叔們。實在是道統面前,老朱也是無能為力。

不要小看這力量,真碰撞起來,才會知道這力量的強大。這上上下下的皇帝們,要比無賴,沒一個比的過漢高祖劉邦的,拋妻棄子,為了自己逃的快—點兒,能三番兩次把自己孩子推下車。虎毒尚且不食子,這還是人嗎?就是街上混的混混也會顧惜—下家人。

就是這麼個人,在面對道統後,不也還是敗退了嗎?老朱可比老劉高尚多了,至少在對待家人上,他老朱是做了他幾乎所有能做的。為此,臨死都不惜算計了許仙—把。

黃子澄正了正衣冠,昂首闊步地走進大殿。那錦衣衛就是他安排的,他是黃子澄,不是聖人,使上一些段,就是聖人也會允許的。

許仙看向他,準備著,隨時準備出劍。他的命運太悲慘,他人盤中肉。所以哪怕是與命運再起衝突,他也顧不上了。他已經做好了劈開命運,觀看自我的準備了。哪怕這是個不許帶兵刃的龍廷,他也顧不上了了。

比起命運的安排,在朝堂上拔劍的大不敬,甚至是刺殺什麼的大罪,與許仙實在是算不了什麼的。

精彩推薦:

第373章 、神威權職

黃子澄昂首闊步;見許仙站在眾官之首;龍階之側;不由挺了挺胸膛。不知道他是在想什麼;彷彿這樣做;能給他無窮的勇氣;以及身為直臣的痛快。

“黃卿家;可是有事上奏。”

這皇帝的早朝;是不是就和上課一樣;喊聲報告;就可以進去不識早朝禮儀的肯定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就是上課也需要喊聲報告;經老師同意才可以進。這早朝是這樣可以隨便闖的嗎?先是錦衣衛;然後是他。

然而卻沒有人出來訓斥於他。

是啊!誰來?看他新官服;發上清水盈盈;顯然他是在宮中更的衣。如果是回去;先不說這—來一回會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