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著歷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後,發兵攻打高麗,高麗最終不敵,被迫屈服蒙元。而元朝統治者按其一貫的方針政策,將是隸屬過的高麗歸併為元朝的徵東行省。元朝還隨意廢除高麗國王,其目的在於透過王室的通婚。將高麗牢牢控在手中,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後將七位公主下嫁高麗國王。
元朝的目的達到了,經過長期的相親介紹和血緣分配,三代高麗國王都帶有元朝皇室血統。當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輩的,互相之間怎麼稱呼還是要翻家譜的。
正因為高麗王室與元朝皇室的血統聯絡,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統治者被趕出中原後,高麗仍然依附於元朝。
這便是明朝與高麗王國戰爭的原因。而這時候,朱元璋派去策封高麗王的使者讓人殺了。
按說這件事不一定是高麗乾的。因為在自己地盤上幹這些活就等於在兇案現場寫下殺人者系某某,太過招搖,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乾的。
但朱元璋豈是好得罪的?陰謀居然搞到了他的頭上,怎肯幹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給王顓的諡號。表示絕不承認辛隅的國王地位。高麗也是一肚子苦水沒辦法倒,只好轉而向北元請封,獲得了高麗國王、徵東行省左丞相的封號。
至此,明朝與高麗王國決裂,雙方亮出了兵刃。眼見一場大戰又要開打,但刀劍雖然沒得商量,帶刀劍的人卻是可以商量的。
高麗國王決定動手了,洪武二十年(1387)。馮勝和藍玉率領軍隊打敗納哈出,控制了遼東。並在遼東設了鐵嶺衛都指揮使司,控制了鐵嶺,這可是一個敏感地帶,因為鐵嶺在元朝時就是元朝和高麗之間的國界。高麗一直想佔據這個緩衝地帶,而明朝的軍事行動無疑打亂了高麗王朝的如意算盤。
高麗國王辛隅畢竟政治經驗不足,居然去找朱元璋要求獲得鐵嶺的領土,這一要求搞得朱元璋啼笑皆非,自己打了幾十年仗,就是為了幾塊地盤,這位少年天子居然異想天開,想找連工資都不願意多發的朱元璋要土地。
建立了大明的朱元璋很明白一個穩定的邊界的重要性,所以打敗高麗後,便把自己那個能打仗的兒子封了過去,為的便是監視高麗。
只不過北平當時實在是太荒蕪了,朱棣沒人沒錢沒糧,而這時候高麗又讓老朱打慘了,高麗怕大明對其動武,一心建立一處大明與高麗的緩衝帶。雙方都有需要,也便這麼勾搭上了。甚至朱棣還做過高麗的人口犯子。高麗奴,高麗人參只要可以賣錢養軍隊,朱棣都沒有少幹。
漸漸的,高麗已經成了朱棣半個糧倉和錢袋子。
有這個糧倉與錢袋子在手,按歷史朱棣絕對有足夠的錢糧與朝廷打上一場。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應該在早反了稱王,在朱棣幫助下與朱元璋搞上關係的李成桂,由於許仙幫忙搞死了元嗣君,使得高麗王室僅僅敗亡—次,便不敢手了。這蝴蝶效應太大了。
高麗不再動手,李成桂自然沒有辦法掌握兵權,沒有兵權,他又怎麼敢廢掉國王,不要忘了朱棣已經與人家做起了生意,又怎麼會支援他李成桂?所以—直到了現在,李成桂才突然動手,而幫助李成桂的便是這個雷信。
雷信與鼠妖合夥謀算朱棣,他又怎麼會一點兒事也沒有。朱棣是王,yù抵消自己的業力,他自然是需要另—個王。大明的王,他是沒希望了,也就自然而然瞄準這個在高麗做將軍,卻起了王運的傢伙。
朱棣是猜到了雷信逃到了高麗,畢竟北方就這麼大,他朱棣的錢糧來歷,錦衣衛還是查的到的。只是朱棣是怎麼也沒有想到,這雷信不僅從自己身邊蹦開,還—下子蹦到了一個開國之君的身邊。
這一下,就是朱棣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王叔公,這,這”
這了半天,他也沒有這出個什麼來。
來就是嗎?如果雷信只不過是一個逃官,哪怕他在高麗再受歡迎,朱棣都有法子逼高麗王室交人。但是實際情況卻是這雷信不僅逃了,更是—下子幫助一丫高麗將軍造反了。不僅反了,還一下子成功了。
他這—成功不要緊,朱棣的那點兒關係便不頂用了。俗話說的好,新朝新氣象。更加不用說這一手推翻舊朝,迎立新君的大功臣了。
這不僅是麻煩,更加是個大麻煩!
“我希望王爺發手令,逼他們交人。”
許仙說。
“王發手令?”
朱棣苦笑—聲,“王叔公,不是我不願意發,而是現在高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