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土,是以人力、畜力在陸地上運過來的?還是按某些歷史記載,是臨時挖了一條運河,從開封的城北到西北,在水上行船運的土?現在沒有遺蹟了,因為相傳,宮殿蓋好之後,這條河就被再次填平。但無論如何,光是運土這一項,就已經是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浩大工程!
而每天在工地上幹活兒的工匠,就有近三四萬人,至於工期,最初定為十四年
十四年,這個數字幾乎接近了他伯父趙匡胤當皇帝的總年限,誰敢保證他能活到那個時候呢?所以要加快,而這就得找到能人。
最後國家財政部門第一把手親自出馬操刀,接下了這塊燙手的山芋。丁謂丁大人終於走上前臺,開始了他的輝煌仕途。
丁謂,字謂之,後改為公言。蘇州長洲(今屬江蘇)人,生於公元九六二年,現在四十七歲。正牌的科舉進士。回顧一下他的履歷,此人起步之高,使人頭暈。他高考中舉之後,第一個官職就是大理評事、饒州通判,已經是一省之副省長。只過了一年,就調回了中央,以直史館、太子中允的身份到福建路去採訪。回來之後,把當地的茶鹽等重要問題來了一篇利害判斷,就當上了轉運使。
這已經是唐朝的節度使的身份了!並且還兼職三司戶部判官,真的是京都裡有房,地方上有糧,肥得沒有天理。再以後他接的活兒就比較兇險,朝廷要他去川峽路那邊去公幹,命令一下,朝野同志們就開始給他採買花圈。
很簡單,丁謂快掛了,那時候正是四川鬧兵變,王均稱大王,宋朝打得非常艱苦。但是丁謂的能力也真正的顯示了出來。富貴險中求,他一下子更加出人頭地。
王均叛變時,宋朝先是徵調了當地施、黔、高、溪等州的蠻族子弟去當兵,可沒承想王均是個地頭蛇,早就把當地的蠻族給同化了,這些少數民族的子弟兵們臨陣叛變,殺得宋朝大兵措手不及。怎麼辦,賊越殺越多,可當時西北的李繼遷鬧得更歡,再調兵根本就談不到。
丁謂有辦法,他來了之後親自深入蠻地,去見各蠻族的酋長,這是怎樣的危險,但他以自己的口才和個人魅力(歷史證明,這一點天下無敵,是丁謂的必殺技),初來乍到就把蠻族們全部搞定。酋長們不僅收回了各族的子弟,還反過幫著宋朝去搞定王均。
人強就是沒天理他臨走前,還定下了一條規矩。從此以後,允許蠻族用自己多餘的糧食,來換漢地的食鹽,這簡直就是蠻族世代的夢想,他們真心地擁護宋朝,為丁謂立下了石柱,上面刻著丁大人的功德。
活兒幹得漂亮,引人注目之外,他被當時一個還處於低谷的傳奇人物盯上了——寇準。寇準愛惜這樣有膽量、有見識、有才能的好漢子。於是在他重回京城,當了三司的計相後,就把丁謂提升到了自己的身邊。從此丁謂有了真正發達的機會。
而寇準的末日也就此埋下。
丁謂開工,首先講一個“快”字。這不僅是在爭分奪秒,要現任的皇帝能親眼看到這座宮殿的落成,更直接關係到丁大人本身的仕途攀升速度。
早幹完早收錢,這就是他的政治資本。於是他命令加班加點,不分晝夜的趕工,在整整六年之間開封城的西北城邊都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直到輝煌壯麗,“自開闢以來未有之”的超級宮殿終於落成!
至於它具體華麗到了什麼程度,等六年之後,我再詳細地介紹一下。
回到當時,這邊京城裡“玉清昭應宮”在修著,全國各地的路、州、縣也在修建著大小不一,但必須要建的“天慶觀”,來供奉“三清玉皇”,以答謝上蒼降下的天書。經統計,數量達到了一千多座。
這些還僅僅是開頭,“玉清昭應宮”、“天慶宮”之外,各種名目的宮殿道場雨後春筍一樣的不斷冒升出來,宋朝在戰爭、內亂、黃河改道等天災人禍裡省下來的錢,都扔到了這些規模嚇人的面子工程上去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的邪,你說拜神沒有用?但是怎麼來解釋趙恆自從“天書降”之後就接二連三發生的喜事呢?
前面已經說了他的契丹大嬸蕭太后被天書“克”死了,緊接著就在一〇〇九年的這一年裡,他更大的喜事,可以說是他和宋帝國的最大喜事也終於降臨——他有兒子了。
五月三十日這一天,他的第六個兒子趙受益誕生,這一年趙恆已經四十二歲了,千真萬確的中年得子。現在簡單說一下他的家庭成員,過往的妻子、現任的老婆以及那五個夭折的兒子。
他最初時的原配夫人是宋初大將潘美的女兒,可惜這女孩兒命薄,只活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