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1 / 4)

言下之意,無所畏懼,就是要彈劾到底!

趙禎終於被激怒了,他下令把兩府宰執都召進大殿,國家最高決策層都出面,大家來研究,這事兒怎麼辦。不一會兒,文彥博、龐籍等人都到了。趙禎出示唐介的奏章,你們都看看,說別的也就算了,居然說宰相的職務由貴妃推薦,這成何體統?!

大臣們面面相覷,都有點哭笑不得。先不說文彥博和後宮的關係是真是假,光是彈劾的表面理由就不成立。“獨專大權諸司等要職。”這不是在說文彥博,而是在重提呂夷簡。當年呂相公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號令百官,文彥博兩三年之間就等同了?

拜託,造謠也是個技術活兒,好歹說點實話行不行?

回答是不行。唐介就是有本事讓當事人無話可說,低頭認錯,哪怕沒有證據。就在大家看文章想心事,分辨對錯時,他來到了文彥博面前,大義凜然地說了一句話。

――“你應當自省,如果有這樣的事,就不能在陛下面前隱瞞!”

文彥博很鬱悶,他能說什麼?否認嗎,西蜀燈籠錦的事鬧大了,整個朝廷都知道;承認?那真是瘋頭了。關鍵時刻,樞密副使梁適出面,他叱喝唐介下殿,馬上給我消失!

唐介理都不理,站在殿中央,一定要等出個結果。

結果出來了,皇帝忍無可忍,把他送交御史臺處理。看似很嚴重,其實很搞笑,御史臺是哪兒啊?是唐介的辦公室他的處罰是貶官到外地,先是春州別駕,在他的領導,御史中丞王舉正的請求下,調到了英州。

另一邊,文彥博罷相。宋朝是個有品味的地方,只要是醜聞,不管真假,一律處罰。

綜上所述,在中國歷史中很有名氣,是被歷代儒家學子們津津樂道的一大壯舉,勇敢的衛道士唐介以一己之力,不畏強權,把堂堂的宰相給參倒了。真是純潔啊,有力啊,激情四溢啊,萬古流芳。

可為什麼我對他們半點的尊敬都沒有呢?一方面前面說過了,張堯佐並不是那麼的該死;二來就是包拯們吃飽了撐的。他們只看著政敵身上的小汙點,卻對天下真正的大事視而不見。就拿文彥博來說,在被彈劾敵視的日子裡,已經把國家的冗兵、冗費的事情解決了不少。

他和龐籍建議在陝西裁軍,凡年齡在50歲以上,或自願歸農的,都可以回家。這樣國家可以節約軍餉,民間也有人種地,雙贏的局面。可幾乎整個朝廷都反對,理由是害怕。這些人都會武功的,都習慣玩刀的,多年以來在軍隊裡遊手好閒,這要放回鄉里,一旦生活不如意,造起反來誰承擔?

文彥博和龐籍保證,如果有人造反,可以殺他們全家。西北方面35000名士兵解甲歸田,那是3萬多個家庭的幸事!至於國家,每年節省245萬貫軍費。這個數目,是不是比每年給遼國、西夏的錢要多出五六倍呢?

這類的事還有不少,文彥博加龐籍,這是仁宗朝裡罕見的一對辦正事的宰相班子。就這樣被純潔的言官們給拆散了。

以上兩點,都還只是對包拯們蔑視的小理由。真正要認識到這些言官們的嘴臉可笑到什麼程度,請把時間往前撥快3個月,再往後快進半年。

彈劾文彥博的前3個月,黃河在大名府館陶縣郭固口一段再次決口,民眾死傷嚴重;往後快進半年,北宋仁宗朝史上最大的一次暴亂就在南方展開。

這是多麼重大的涉及到國家安危,生民存亡的大事,可都被言官們忽略了。集體失明,沒見這些憂國憂民的大人們有過任何舉動!

南方這次暴亂,對宋朝來說,是突如其來的。究其原因,就在開頭的兩個字上――“南方”。長江以南,從建國時起,就只是個超大的、豐厚的、純樸到隨心所欲剝削的大糧倉。北方人堅信,那片土地和那方人,就只是溫順的綿羊,他們的神聖使命,就是一直辛勤工作,用豐富的出產,來維持供養北方重大城市的繁榮。

至於造反,想都不用想。根本不可能。

問理由,很簡單,不是說潘美和曹彬當年打出來的威風,讓南方人不敢反抗,而是再想遠點,五代時懦弱的南唐和殘暴到不像人類的南漢,那樣劣等的統治都能忍受,現在沐浴在宋朝的陽光下,怎麼可能會有人想到造反呢?

理論上沒錯,可是在當時中國的南方,也有宋朝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是現在的廣西一帶,當時的“四羈縻州”。

那裡生活著一些蠻人,當時叫西原蠻、廣源蠻、溪洞蠻。聽著很陌生,時間再過1000年,就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統稱為“壯”。對了,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