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沒有誰的講話能超過他,連幾年後耶律大石重建遼國時,在西域發表的那次講話,也沒法和他比。
講話分成幾部分,第一,試探。
方臘問:“現在有一個人家,子弟玩命勞動,辛苦一年才賺來一點餬口的糧食,卻全被好吃懶做的父兄搶去。稍微有點怨氣,就拳腳相加,打到死也不憐惜。你們說,子弟們甘心嗎?”
“不甘心!”
受苦的人都共鳴了,他們當然知道方臘指的是什麼。
共鳴之後是理智,方臘有另一番道理。第二部分,國際形勢。
他說:“父兄揮霍之餘,又把錢財拿去交給敵人,仇敵靠我們的錢財更加富有,反過來加倍欺負我們。父兄不說為我們做主,反而驅使子弟為仇敵服勞役。子弟力不能支,責罰隨之而至。儘管如此,每年拱手資敵的財物卻並不減少。你們心甘情願嗎?”
“豈有此理!”
民眾沸騰了,這正是宋朝的癥結所在。錢,百姓千辛萬苦掙來的生活之本,就這樣白白流失,換來是加倍的痛苦,誰能情願?!
情緒都調動起來了,方臘的講話進入到真正的主題裡。
他當眾分析了反抗成功的可能性。
方臘分析,東南百姓受苦已久,我們揭竿而起,一旬之內,可以集結萬人以上。地方官知道了,他們不會馬上申奏朝廷,那樣會影響他們的政績。這樣只要耽擱兩個月,江南必將遍地烽火,不可收拾。
朝廷得到報告,也不會馬上派兵圍剿。他們要召集大臣商議,至少要議論一個月以上。等到調集兵馬,越過長江,更得半年的時間。那時起義軍早已做大,江南之地盡在掌握中。到這一步,不必動刀動槍,宋朝必將滅亡。
因為錢,宋朝每年要給遼國、西夏近百萬的歲幣,本身還要有千萬貫的經費運轉,這些錢都是由東南百姓供給的。現在起義軍佔據東南,宋朝想生存下去,必將轉而壓榨中原,中原百姓不堪壓迫,必將變亂。中原變亂,遼國、西夏也將乘亂而入。
到那時,哪怕趙匡胤復生,也沒法收拾這爛攤子。起義軍劃江而治,輕徭薄賦,十年之間宋朝崩潰,江南以富足之財力,穩固之人心,終將混一天下,另建乾坤。
綜上所述,這個漆園小生意人的話讓人信服。首先他把宋朝當時的官場看透了,兩個月上報開封,半年發兵江南,這個速度已經是非常快的了,基本上和宋仁宗時代狄青擊敗儂智高的速度相等。而宋徽宗時代的效率,拿什麼和宋仁宗時相比?
他更看透了宋朝的立國之本——“錢”。東南動盪,宋朝國本動盪,這個精緻的帝國處處要錢,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錢,不能壓榨東南必將壓榨中原,那時千瘡百孔處處漏風,趙宋天下立即崩盤!
事態發展,完全印證了方臘的推論。
方臘起義,以誅殺朱勔為口號,瞬間傳遍江南,響應起義的人數不是“旬日之間可得萬眾”,而是幾天之內達到了十萬人。
在短短兩個月之內,起義軍攻佔了青溪、睦州(今浙江建德)、歙州(安徽歙縣),再向北攻佔了桐廬(今屬浙江)、富陽、杭州。
直到杭州城破,東南第一重鎮丟失,訊息才傳進了開封城。果然是兩個多月地方官才放棄幻想,承認自己失職。而到了開封之後,王黼繼續幻想,想把這事壓下去,別去打擾趙佶的享樂心情,也別破壞聯金破遼的歷史程序。
將近過年,方臘的軍力已經抵近長江,威脅到宋朝的江北重鎮淮南一帶,淮南轉運使受不了了,以省長的名義向京城告急,訊息才傳進了趙佶的耳朵裡。
趙佶在百忙之中召見童貫,命他率領十五萬西北軍、禁軍南征平叛。臨走前他想了想,給了武裝太監一個天大的特權。
——“如有急,當以御筆行之。”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彙報,可以用天子的名義釋出文告。這不僅僅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麼簡單了,簡直是將在外,和皇帝一樣。
做完了這些,趙佶又回到艮嶽裡吟風弄月顧影自憐,當他的道君皇帝。回到童貫,這時他率領十五萬人馬,這是當時宋朝全國可以動員的軍力總和,拋開西北邊疆上必備的和西夏對峙的軍隊之外,宋朝再沒有什麼家底了。
也就是說,童貫已經是宋朝實際上的兵馬大元帥。這樣的人離京出征,誰還能、誰還敢和金國的使者談什麼聯金滅遼呢?於是,金國人白等了半年,滿肚子怨氣回老家。
童貫在公元1021年的四月渡過了長江,這時距離方臘起義已經過去了半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