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聖旨降臨,他被賜死。張邦昌死了,他在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上自縊而亡。關於他的死,實在是沒什麼好說的了。大家都清楚,他是多麼冤枉,他的人生履歷表上如果要寫死亡原因的話,四個字足以概括——捨己為人。
他要是不管開封城百姓的死活的話,哪來後面那麼多的無奈、屈辱?
然而,這不是官方的說法,宋朝給出的罪名是,張邦昌在當皇帝的三十三天裡,晚上住在皇宮深處,他和宮女睡在一起。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這個罪名,居然比篡位還要致命。
第六章 皇帝替代品
張邦昌死在九月,他的死,直接推動了歷史程序,這是後話。這時是五六月份,還有一些別的事會發生,別的人會出現。
集中在趙構的身邊,南京城裡。
先是李綱見到了宗澤。據考證,這是他們第一次會面。兩人年齡相差懸殊,一個四十四歲,一個六十七歲,是兩個輩分的人,卻相見恨晚,一見面就互相說出了心裡話。
宗澤直斥黃潛善是個“閒人”,什麼事都不管,對國家危亡無動於衷;汪伯彥是個“微人”,出身低,善鑽營,在舉國危難之中還圖謀自身利益,實在卑劣得讓人髮指。
微,甚至是陰微詭譎的“微”。
這些話讓李綱一下子輕鬆起來,這是他自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以來從未聽到的話。偌大神州,偌大官場,只有這一個人說出了他的心裡話。他明白,宗澤是難得的好戰友,必須要把他安排在最重要的地方,擔任最重大的職位。
李綱去見趙構,以首相的身份推薦宗澤出任開封知府,留守東京。
東京開封,代表著一個時代、一個皇朝,以往是榮耀,現在是危機。誰敢再住進去?不說滿目瘡痍、全城廢墟,就說時刻都會出現的金軍,就讓所有人認定那是塊死地。
而放棄它,就會一下子丟了所有的精氣神。
復興宋朝,連都城都不敢進,還談收穫什麼?它是一把尺子、一支標杆,用來衡量趙宋乃至漢人的種族等級。
這些誰都懂,誰都不去做。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初一,宗澤趕赴開封城,深入險地,復興舊都。那裡是最混亂的漩渦,充斥著各種渣滓汙穢,連生存都是問題。宗澤卻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他想在那片廢墟上重建以前的宏偉都城,讓開封城再次成為最偉大的都城之前,先成為一個最堅固的堡壘,可以讓宋人抵禦任何侵擾。
到那時,他會請他的皇帝重回故都,那一刻,才是體現他宗澤真正價值的時候。
宗澤走了,張浚來了。
他終於出現了,這個三十歲的四川人自始至終都在強調著他那強烈、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在兩次東京保衛戰中未露蹤影。這是為什麼呢?
要把人往好裡想。我個人認為,最好的分析結果是——他要留著自己的有為之身,為國家盡最大的努力。
姑且這樣相信他,反正他一生都在追逐各種各樣的“最”。比如這時的最正統的領導。等趙構稱帝了,有合法的領導權了,沒有內敵,也暫時沒有外患時,他才趕到趙構的身邊。
趙構還不瞭解他,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擁抱親吻他,給予他最重的權、最高的位,而是除樞密院編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請注意“御史”這兩個字,這是張浚飛黃騰達的臺階。他會用言官的權力去扳倒一個又一個大人物,不管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該被扳倒。只要扳倒他們,就會讓皇帝高興,也會讓他升官。
他安靜地上下班,觀察著每一個人,思量著該扳誰、怎麼扳。
幾乎同時,南京應天府裡,有一個人失意地脫下了宋軍的軍裝,走出了營地。他就是岳飛,被開除軍籍了。
關於岳飛的生平,實在是有太多的爭議了。從官方的《宋史·岳飛列傳》來看,他是第一批追隨趙構的人,遠在張俊、劉光世出現之前,他就和趙構面對面談過話了。
據《宋史》記載,趙構到相州後,在汪伯彥的幫助下組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隊。某天,樞密院一個叫劉浩的官員帶來了一個人,將他引見給趙構,此人就是岳飛。趙構很喜歡他,初次見面就派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去招降盜賊吉倩。
吉倩如果是吉青的話,相信聽過評書《岳飛傳》的人會很熟吧。
岳飛圓滿完成任務,吉倩帶著三百八十多人投降。岳飛升官當了承信郎。趙構很高興,又命令他率領三百名鐵騎前往黃河邊的李固渡渡口向金軍挑戰。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