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錯了,錯得無可救藥。
耶律大石率領兩百名騎兵到達這裡,召集七州長官、十八部首領開會,在其感召之下,遼國重新建立,史稱西遼。
可敦城周邊水草茂盛,畜產豐富,離金國有數千裡之遠。幾年時間,西遼的兵力聚集到了數十萬之多。公元1129年,耶律大石出兵突襲金國的北方大營,居然一戰成功,奪回了兩座營盤。一年之後,金國決定出重兵斬草除根,滅絕契丹餘脈。
可惜的是,自從完顏阿骨打死後,金國沒有了獨裁者,金廷向各部族徵兵,各部族居然拒絕,而金廷也就不了了之了。
耶律大石得到了更加寬鬆的環境。不久之後,他浩浩蕩蕩地去西征,從可敦城出發,征服了無限廣闊的疆土,幾乎和從前的遼國版圖一樣廣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契丹人又建成了東亞最幅員廣闊的國家。
這是後話。金國方面,雖然沒有遠征西遼,但是也在邊疆增兵。這樣一來,南、北兩線上都有了壓力,從而給西線上的張浚製造了前所未有的戰機。
宣撫川、陝兩地,節制軍馬、錢糧、政務的張浚,已經在西線準備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在這個極度巧合的關口完成了戰前準備。
所謂準備,無非兩個字——兵、錢。
想打仗,這兩樣東西缺一不可。而張浚所管轄的區域恰恰是整個宋朝,我指的是長江兩岸,算上原北宋版圖在內,是這兩樣東西儲量最豐富的地段。
兵,西軍百年以來首屈一指,無可爭議,哪怕因各種原因而實力消退,也不會徹底枯竭,因為陝西出名將,時刻都有新人冒出來。
錢,四川是漢人最後的避風港。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每次漢人面臨滅頂之災時,四川這塊腹地中的腹地就會產生作用。既能避難,還能提供復國的錢。
天府之國不是白叫的。
張浚到任伊始,第一件事不是整合西軍,而是命令一個叫趙開的四川人回故鄉去,讓他強令四川百姓貸五年的國債。這一下子把四川人手裡的現款全搜刮乾淨了,使得他的繼任者趙鼎破口大罵,因為四川啥也沒有了張浚用這筆錢囤積了數額巨大的軍用物資。
有了這筆錢,他才能對西軍動手。
這幾年以來,西軍破敗了,不只是戰鬥力下降,更嚴重的是派系林立,各自為政,誰也不聽誰的,就算是中央派過來的特派員,明令節制西軍的王庶,也被架空了。
西北六軍——永興、鄜延、環慶、涇原、秦鳳、熙河,失去了統一排程。
要扭轉這種局面,說簡單就會很簡單,說複雜也會很複雜。張浚用的辦法非常強力,他把熙河軍的主將張深、環慶軍的主將王似直接罷免,把一大批少壯派,如名將劉仲武的兒子劉錫和劉錡、吳氏兄弟提拔起來,安排到了顯赫位置。
這相當於赤裸裸的奪權。在軍隊裡,哪怕是直系上司,這麼搞也有巨大的風險。歷史會證明,幾年之後,張浚再這麼做時,造成了無法挽救的巨大損失,剛剛穩定的帝國再次動盪,頂級將領翻臉成仇,南宋近四分之一的軍力叛變投敵!
可這次他成功了,因為他罕見地對一個人妥協了。
這個人叫曲端。曲端,字正甫,鎮戎軍(今寧夏固原)人,軍人世家出身。曲端是一位傳奇軍人,他和金國的常勝將軍完顏婁室對陣,雙方互有勝負;和大名鼎鼎的金將完顏撒離喝交戰,打得對方放聲大哭,從此得了個外號,叫“啼哭郎君”。
與他的外戰相比,他的內戰功夫更高。
前面提到的節制西軍的特派員王庶,就是被他搞得灰頭土臉,捲鋪蓋走人了。至於用的辦法嘛,一點都不復雜,三個字而已。
——不聽話。
上面下達的命令,他有選擇地執行了。只要是危害到他的部隊實力的,他都忽略掉。這樣一來,他所率領的涇原軍在危機局勢裡就沒什麼損失了。同時,他吞併了不少地方義軍,收編了不少盜賊組織。他的軍事實力急速上升,強大到了一家獨大的地步。
吳氏兄弟都是他的手下。
對這樣一個人,張浚給予了充分的尊重。他仿效古時“登臺拜將”之舉,集結西軍當眾拜曲端為威武大將軍。
這一幕相當感人,臺下的西軍萬眾歡呼,稱頌張宣撫是懂軍人、尊重軍人、愛護軍人的好領導!看,他帶給我們吃的、用的,還把軍人的地位提升得這麼高,不像從前的文官對武將們頤指氣使、呼來喝去。
張浚終於把六路西軍整合到一起了。在他想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