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1 / 4)

可問題是誰能拆穿,誰敢拆穿?這事兒不言自明,心有多大膽,身有多大產,只要敢說,就沒人敢不信。

李鳳娘贏了!

憑藉著這個太陽之子,她的丈夫迅速在父輩的眼裡升溫。三年過後,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三月十五日晚間,她如願以償了。

三年期間,她的丈夫越發形貌穩重,符合宋室皇子的身份,她的兒子也證明了自己的健康,沒有像他的哥哥那樣年幼早夭。於是宮裡宮外的大人物們都開始忙碌了。

為了讓皇三子越過二哥上位,趙昚先暗中諮詢當時的獨相虞允文,再在當夜由翰林學士鎖院起草相關詔書,還把德壽宮也拉了進來,由趙構親自出面召二皇子入德壽宮過夜,把這個苦命孩子絆在了皇宮外面。

第二天,文德殿裡百官齊聚,冊立皇三子趙惇為帝國儲君,二皇子趙愷進封魏王,出判寧國府(今安徽宣城)。

訊息傳出,幾人歡喜幾人怒,趙愷無法壓抑委屈,他質問皇爺爺:“爺爺留我,卻讓三弟越位做了太子!”

趙構難得地慚愧了一次,安慰道:“兒道是官家好做?做時可煩惱呢。”

呸,當年你還打破了頭去爭!

四月八日至十二日之間,趙惇往來於顯靈宮、太廟、德壽宮等地,向列祖列宗、現存的祖宗致敬;趙愷則在最美的園林玉津園中與兩府宰執喝酒。

首相、樞密使為魏王送行。

席間,趙愷向首相虞允文舉杯:“還望相公保全。”他已經認命了,此次出京就再也不想回來,不想捲入任何政治風波之中了。

虞允文答應了他。

趙愷先在寧國府就任三年,之後改判明州(今浙江寧波),在這兩地他窮心民事,頗有政聲,可是心情始終鬱郁,九年後就死了。

訊息傳回臨安,趙昚潸然淚下。悲悽中他說:“當初就是看出這個孩子富氣不厚、年時不永,才不立他為儲君,誰料到居然走得這麼早。”

由此,南宋的皇長子、二皇子都死了,趙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帝國鐵定的接班人。這個班,就在公元1189年,他父親六十三歲,他四十二歲時接過來了。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趙惇成為了南宋開國以來的第三位皇帝,卻難以產生快感。他真的是太成熟了,頭髮鬍鬚都已經斑白。為了提早上位,他把鬍子亮給父親看,他多次請皇祖母——趙構的最後一位皇后吳氏吃飯,幫忙說情,都沒能提前登基。

這讓他對自己的父親積怨甚深。

這一點趙昚有所察覺,但沒往心裡去。人總是用己心映彼心,以為自己是怎樣做的,那麼就會相應地得到怎樣的回報。

尤其是中國傳統意識裡的因果報應,更是深入人心。所以趙昚是鎮定的,他以天下少見之至誠對待趙構,他的親生兒子怎麼會對他不好?

這絕對不可能。

這樣想著時,他忽略了一個人和幾件事,認為那些不值一提。那個人叫黃洽,時任官居樞密院使,是軍方的主管。

那是在內禪的前夕,趙昚留下了東、西兩府的宰執人員,最後一次諮詢他們的意見。與會者都交口稱讚皇太子非常完美,內禪意味著更好的明天。

唯有黃洽沉默。

趙昚問他為什麼,黃洽才說:“兒子是好兒子,兒媳婦卻是個禍根,李鳳娘根本不足以母儀天下。”趙昚怒形於色,大不以為然。

黃洽立即辭職。臨行前說:“異日陛下思臣今日之言,欲復見臣,亦不可得矣。”

這句話讓趙昚覺得有些淒涼,覺得這位大臣既清廉復高傲,半點都不留戀權貴,難道是自覺不久千人世,再沒有相見之期了嗎?

他一點兒都沒有意識到,不復相見,不只是黃洽會死這一個可能性。也沒有想起這些年裡發生的關於李鳳孃的一些事。

李鳳娘是一種很難界定的生物,她的存在,是遼、金、西夏、蒙古、北宋、南宋加在一起也獨一份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每個理智健全的人,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在做某件事之前,都會先考慮一下自身的實力、家族的實力、身份一句話,要量力而行。

可李鳳娘不是這樣的。

這女人出身一般,家族沒有半點可以支撐她的地方。而她自己的實力,根本談不到。她沒法結交外臣,自始至終,沒有哪位宰執人員與她內外勾結,形成利益鏈條。至於她的身份,也不能帶給她想要的那些特權。

試問她丈夫沒登基之前只是皇太子,上邊有皇帝外加太上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