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大獄,到它終於完成它的使命之時。嘎娃子祖孫三代已經單獨看守大獄七十年了。
哀牢大獄,本是明世宗時建立在邊僻之地,用於關押極度重犯、殺不足赦的要犯的地方,雖然只有區區十二間鑿山開出來的山洞作為牢房,但是犯人從來是隻有進沒有出,而且從來留下沒有人犯的姓名和來歷,一旦進來了就永不見天日。看守只須每隔一天從透氣的鐵門縫裡遞進一碗水一口乾糧就罷了。明亡之後,滿清便不再關注這個地方,看守從正規的衙門編制到山裡的鄉保里正自覺按人頭每三年換一家人。到了嘎娃子爺爺那一代,先是清朝覆滅、軍閥混戰接著是八年抗戰,之後又是解放戰爭,山裡的人們也都流離失所,各自逃命去了,因此這裡的看守早已失去了生活來源,何況還要供養人犯,最後走的也只剩下嘎娃子爺爺一個人,雖然在其有生之年就沒有親眼見過一個囚犯,但是山裡人傳說這十二間牢房裡關押著足以為禍人間的妖魔鬼怪,因此對於死心眼的老頭子來說,即便一個人也繼續留了下來。解放後登記時,大獄作為一個編制,也依然被上面的登記進去,並作為滿員發放工資,不過非但沒有一個人進山來過,連一分錢也從未發到這深山之中的哀牢大獄來。老爺子就自己種些土豆紅薯過日子,到了五、六十年代,一個逃荒進山覓食的婆娘闖了進來,結果竟在此住了下來時間長了兩人竟生下了嘎娃子他爹,又是幾十年過去了,老兩口過世後,嘎娃子他爹又繼續承擔起這個看守大獄的責任,後來偶爾出山一次竟撿了個孤兒嘎娃子回來,後來他爹也死了,嘎娃子也滿三十了,人大了,偶爾遇見進山尋幽探奇之人,也多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讓人心癢癢,嘎娃子也盤算著什麼時候要出去,可是山裡人認死理,他爹臨死時一再囑咐要看守這裡,不要讓妖魔出來,因此心裡常犯嘀咕。
老天似乎也知道嘎娃子的心思似的,這不,據說是上面的官員因另外的原因出了事,經過一翻調查,幾十年吃空餉的事情也被揭發出來,前幾年山裡進來了幾個幹部,據說找了很久問遍了這山裡的老人才找到這裡來,發現所謂的哀牢大獄其實早已連一間象樣的房子都沒有,只有一間草棚和沿著山崖開鑿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