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查人員偵查的敵情顯示,陝甘總督嵩蕃已經調集了陝西的十萬大軍至黃河西岸,他將十萬大軍的主力部署在潼關道。
而我龍虎軍第三軍團、第四軍團、第五軍團主力已在黃河沿岸部署完畢,與陝軍隔河相望。
透過近半個月的準備,各種船隻、木筏、竹筏已經備齊,可以保證一次性渡河五萬人,只要司令一聲令下,大軍將發起渡河進攻。”
王君道點點頭,說道:“為了打破陝甘總督對我們的防禦,我決定明日讓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為主力的北路大軍率先發起渡河戰役,在最短的時間攻佔兵力空虛的榆林府和延安府,在此期間。派出特工進入潼關地區和關中地區,散播謠言,說陝西北面被我軍攻佔,十萬龍虎軍即將南下進攻關中平原,而河東的二十萬大軍也將於不久之後渡河,進攻陝西,只有投降、不抵抗龍虎軍,才能活命,才有出路,等到潼關的陝西軍隊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之際。我們再發起渡河戰役,到時候既能一戰而下,又能減少傷亡。”
話音落下,聶遠征及眾人都深以為然。聶遠征點頭說道:“司令此計甚妙。若能一戰擊敗陝軍的防禦。打破陝軍的軍威和士氣,那今後的戰鬥就容易多了,這樣既減少對方傷亡。又減少我方傷亡,將是最後的結果,不過我覺得也應該有個期限,不能長時間等待,如今已是深秋時節,即將進入冬天,天氣將會越來越冷,統一陝甘之戰越早結束越好,拖得越長,對我們越是不利。”
王君道點頭道:“說得不錯,明日北路大軍發動進攻之後,無論散播的謠言是否奏效,五日之後,南路大軍都將發動渡河戰役,若是陝軍識時務,選擇投降,那同為中國人,我們會像接納晉軍士兵一樣,接納他們,若是選擇頑抗,那我們便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殲滅,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們統一中華的步伐!”
柳林縣,北路大軍總指揮部,副總參謀長李敬將剛剛從河東發來的電報遞給了總參謀長徐崢嶸。
快速掃完電報上的內容後,一邊將電報交給總指揮徐劍和副總指揮唐箭,一邊說道:“司令讓我們明日上午八點,不惜一切代價渡河,以最快的速度攻下黃河西岸的吳堡縣城,五日之內勢必要攻下榆林府和延安府,然後主力快速南下,擺出進攻西安的態勢。”
唐箭說道:“區區一個吳堡縣城,即便是陝西北面進入山西地界的重鎮,被陝甘總督增兵,可至今兵力也不過一萬,而榆林府和延安府兩地各州縣加在一起,常備軍隊也不會超過三萬,我們足足有十萬大軍,一個個的收拾,未免有些大材小用,而且時間上也來不及。”
徐崢嶸笑著說道:“這個簡單,為了不耽誤司令的軍令,渡河成功後,我們分出兩個師北上佔領榆林府,大軍主力則直接南下進攻延安府,攻下延安府後,不用等候北上的兩個師,只留小部隊佔領延安府各地州縣,主力部隊則直接南下,不用擺出態勢,以最快的速度打下西安府北面的耀州,威勢就出來了。”
唐箭點頭道:“這倒是個好計策。”
徐劍想了想,便採納了徐崢嶸的提議,當即一錘定音:“好,就這樣辦,到時候北路大軍在關中,南路大軍在關中東面,兩面威脅之下,由不得嵩蕃不投降或者逃跑。”
李敬說道:“那總指揮直接下命令吧。”
唐箭和徐崢嶸也點頭說道:“下命令吧。”
三人話音落下,徐劍便開始命令:“記錄命令!”
“明天上午八點,第四師於石溪渡口渡河,渡河成功後從南面向吳堡縣城發起進攻,第十八師於孟門渡口渡河,渡河後從吳堡縣城北面發起進攻,第五師、第六師、第十六師、第十七師主力部隊於青龍渡口渡河,從正面直接進攻吳堡縣城,傳令各部,明天中午十二點之前,務必要拿下吳堡縣城!”
唐箭、徐崢嶸、李敬三人齊聲應命:“是!”
10月24日上午八點,北路大軍西渡黃河之戰全面打響,在三十六門迫擊炮的掩護下,第四師、第十八師分別從石溪、孟門兩個渡口強渡黃河。
而中路,曹福田親自坐鎮前敵指揮,由第五師、第六師、第十六師、第十七師四個師麾下各一個團組成的先頭部隊,在東岸三十六門重炮的掩護下,猛渡黃河。
幾乎每條船筏上都有一挺輕機槍,而比較大的木船上,則有一挺重機槍,在如此強大的火力突擊下,防禦力極弱的陝軍黃河防禦根本就成了擺設。
短短半個多小時,從正面渡河的先頭部隊便登上了黃河西岸的土地。
而此時,從南北兩面進攻吳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