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2 / 4)

小意思,按照去年贏利,常智光有這契約,年底可以分紅七十萬貫。

常智光把契約放回周安手中道:“周掌櫃,我不會因為有這契約就幫東南商業協會,也不會因為在安國商業協會有一成股份就幫安國商業協會,你多慮了。”

周安忙道:“我們絕沒有這個意思,如果沒有大人指點,還有大人幫助各種機會的出現,東南商業協會絕對沒有今天如此規模”

“周掌櫃!”常智光道:“安國商業協會是我最早投的錢,因為是無奈,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投,恐怕成立不起來。再說我常智光雖然比不得你等身家,但舉手投足百來萬貫錢還是比較輕鬆的。再說,周掌櫃是讓我空手套白狼,這種事要乾了,將來南北再有紛爭,恐怕我就說不上話了。”

周安見常智光已決,無奈收了契約道:“大人,將來有任何需要都可以來找東南商業協會。我等要皺個眉頭,就枉自為人。”

“周掌櫃客氣了!”常智光看最後一船也消失後道:“人已走,我們也該散了。”

一名大學士將一首詩留在了蕭山,刻在碼頭一塊光滑的石壁上,讚歎王師威武之氣。也許他們以為只是一個壯舉,但常智光知道,這此航行無論成功與否,秦良玉、陳錦的大名在歷史上已經不可能被淹沒。

沒了定時和秦良玉幽會,再加四海昇平,常智光的閒暇日子又到了。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即使再精細的計劃也有意外這東西來阻撓。

意外出在了貧窮的瓦刺。瓦刺內『亂』了,越窮越『亂』,越『亂』越窮。党項八族由於一族已經被蕭銀遊說定居在大明西北軍道,所以只剩餘七部。這些酋長一般都是擔任各州的刺史,坐擁一地,但由於地盤的縮水,族和族之間,族和皇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矛盾是任何時代都有的產物,大明也有矛盾,特別是常智光挑起興商之後。但是大明利用對外戰爭,比較輕鬆的化解或者是延緩了國內矛盾。瓦刺人也會這一手,當內部不團結之後,就會集結犯明邊,這是他們近百年來一直使用的手段。

明朝已經今非昔比,特別是西北軍道兵強馬壯將強帥猛,幾年的磨練已經成為大明最為精銳的禁軍,但事情還是發生了。

事情的起因是費聽氏引起。費聽氏本在大明佔領區內,北遷之後,一直沒有落腳供養地。再加瓦刺擔心西北軍道北侵,備戰而荒廢生產,費聽氏生活更是艱難。

身為遊牧民族,當生活困難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掠奪,而瓦刺周邊最容易搶劫的富裕之地,只有河西走廊的交易區。此區有兩方駐紮兵營,一者隸屬明朝涼州,一者隸屬瓦刺,兩者之間有百畝的交易地。

由於此地無險可守,所以雙方都沒有在此地佈置防禦。大明只有維持秩序的一名轉承節郎這一個九品武官帶領一百軍士駐紮,而瓦刺亦然,雙方都認為此地一馬平川,缺少任何防禦價值,而這時候費聽氏五千人殺到了。

瓦刺副尉帶人攔截,被全部生擒。瓦刺方的狼煙已起,明方立刻出兵,知曉情況後,轉承節郎除了派人報信之外,帶領百名士兵保護商隊撤離。

只不過行不足十里,就被追上,所有商人和士兵全部被殺,而後瓦刺方守軍也被滅口。費聽氏非常滿意即將過上以前那逍遙的生活,攜帶財物和商人女眷從容離去。

這種事發生在幾十年前的話,是非常正常的擾邊,沒米沒糧找中原,即使是幾年前,瓦刺人也常這麼幹,但是發生在現在就非常不對。

此事瓦刺朝廷還矇在鼓裡,大明西北軍道接報後,西涼派出援軍只看見一片屍體,帶兵正將勃然大怒,立刻上奏安撫司。

馬千乘第一件事就是佈置兵力,並且讓人緊急徵召包括李如松在內,在外訓練的六名正將回來。

事情傳到朝廷,朝廷也看出是單一事件,基於對韃靼戰略,準備派人和瓦刺交涉,交出元兇首惡。但朝廷沒想到民間一片譁然,先是各地官員上表,稱當地商人要求明朝對瓦刺宣戰。

而後朝廷裡分歧加大,文官建議是興師問罪,而樞密院的則是擁護朱玉,讓瓦刺交出元兇首惡。他們明白,一旦對瓦刺用兵,對韃靼戰略絕對要再延期。

安國商業協會態度最為激烈,此次被殺的商人中可有兩個重量級人物,乃是原始股東派去交易區實習的兩名安國大學畢業很有前途的子侄輩。

安國商業協會對朝廷軟弱行為表示極大不滿,同時表示,如果朝廷不能保護西北道商人的安全,商人們將從西北道撤離。

商人說的很有道理,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