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就可以知道,大明說一,日本是不會說二的,再說,這是幫助日本天皇豎立威信。當皇帝都知道,儒家最大作用就是,透過禮教促使中央集權,將皇帝權利無限放大。
其實朱玉和常智光一樣,不知道日本如果實行了儒家統治之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儒家是比較溫和的思想。
常智光回到了安國,每天都可以看見戰報。戰爭進行並不順利,為避免損失,馬千乘部對興慶府不下手,而是掃『蕩』附近城縣,並且從軍中抽認識字計程車兵安『插』當知縣管理地方。
一方面又和附近酋長、頭人和有聲望的人協商,保證明軍佔領後他們的利益,所以這些人對明軍不僅歡迎,而且很配合。
永興軍路雖然啃下了橫山三縣,把三縣以及橫山控制在明軍手上,但是損失慘重,士氣低『迷』,原地休息整頓。李如松深入之後,士兵諸多水土不服,雖然保持旺盛的進攻**,但李如松冷靜下來,放緩進攻步伐,等待後勤補給。
瓦刺震驚明軍的戰鬥力,才幾個月時間,就佔據了一半的地盤,而且無論是攻堅戰還是遭遇戰,明軍就從沒處在下風過。
三路比較,永興軍路禁軍基本是沒打過仗的,但是人數最多,更有明朝特派下來的監軍李成梁,殺起將來,毫不手軟。打橫山某縣三天,殺六名正將,一名五品營指揮使,最後防禦使進退都死情況下,自提刀上,才拿下。
瓦刺看這路還好,火器還沒完全換裝,而且士兵素質不高,但是西北軍路那就威不可擋。完全火器化裝備,戰術佈置嫻熟無比,即使中埋伏情況下,仍舊能反敗為勝。
而此時,韃靼大明瓦刺仍舊在臨潢府扯皮,瓦刺之敗已成定局,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而大明的訊息時時刺激著韃靼人。
朱玉宣佈,原秦鳳路所轄將併入永興軍路之中,而西北軍路則管轄所有原瓦刺的州縣。明面看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