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級單位、軍級單位和集團軍直屬的炮兵部隊一共集中了約五千門大口徑火炮,這裡面居然包括了將近千門火箭炮。
當天凌晨,在偵察部隊和空軍送來的偵查資料的情報支援下,集團軍的炮兵部隊對對岸蘇軍的火力點、各種大型工事、機槍碉堡、炮兵陣地、坦克集結地域等等重點目標進行了炮擊後,開始向縱深方向延伸炮擊。
第五集團軍司令員楊成武上將此次將3個軍連同戰區支援的配屬部隊共計約30萬帝國軍士兵集結在葉尼塞河東面沿岸,此時他們正在爭分奪秒地過河。
如果有人此時從飛機上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些部隊大局井然有序。許多士兵排好隊,依次地登上各種船隻,而工兵搭載好的浮橋則主要供坦克、車輛、炮兵部隊使用。當一線的炮火支援向蘇軍的縱深展開後,第51軍和第52軍的兩個主力師作為全軍第一批登陸上岸部隊,開始建立灘頭陣地了。
現在部隊的先頭已經與蘇軍接上火了,後續部隊還未上船,中間的部隊則在河上強渡。這樣的場面自然會被蘇軍的偵察部隊輕易發現,那些暫時啞火的炮兵陣地很快有復甦過來。
從二線陣地上集結起來的蘇軍炮兵部隊,迅速將數百發照明彈發射到了葉尼賽河的河兩岸,為夜間的蘇軍偵察部隊提供了顯著的目標,而冒險起飛的蘇軍偵察機,則往往能夠向炮兵陣地發回一些情報。
頓時,蘇軍的炮火還擊了,一時間,上千發炮彈夾雜著尖利的呼叫聲在葉尼塞河上炸響了。同時,在蘇爾古特地區,已經組織起部分部隊進行反擊的蘇軍裝甲部隊先頭部隊,已經同第51軍的前衛部隊在蘇爾古季哈東南面地區遭遇了。
中華帝國空軍在此次渡河作戰中也投入了數千架飛機,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以前德軍沒有遇到的,那就是西西伯利亞面積過於寬廣,而且到處都是平原草地,處處都可以作為飛機的野戰停機場。這樣一來,就給帝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