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3 / 4)

只有幾十輛犀牛失去戰鬥力,八輛天啟坦克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臣相信,這一場坦克大決戰,必將以帝國完勝落下帷幕。”

聽著蔣百里的彙報,加上之前的說到的艾布拉姆斯,陳紹似忽回想起後世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打薩達姆裝甲部隊的場景。強悍的M1坦克,根本就不是伊拉克那些T…72能夠抵抗的。到了戰後,也只有八輛艾布拉姆斯坦克受傷,幾千輛伊拉克坦克,連一輛M1坦克都沒有幹掉。

現在的戰報,似忽正在向海灣戰爭靠近。先進的天啟坦克,完全不懼盟軍的各種坦克。龐大的鋼鐵洪流,在盟軍的坦克群中橫衝直撞,一輛接一輛的盟軍坦克,在天啟坦克的坦克炮下,化為灰燼。

“是啊!單單在坦克方面,帝國已經遠遠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天啟坦克的火控系統,很難想象我們的科學家是怎麼發明出來的,加上強大的防禦結構,我聽說,天啟坦克的防禦力,是犀牛坦克的五倍,而犀牛坦克又比以前的虎王坦克,防禦力高出幾倍。這兩樣,足可以稱得上是劃時代的發明。”

天啟坦克各種資料中,蔡鍔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它的裝甲防護和火控系統,因為這兩樣已經打破了他對坦克姓能的認知了。

聽到兩人的話,陳紹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無語。聽他們的意思,把天啟坦克的功勞規劃給帝國科技部門。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只不過陳紹永遠也不會說,這兩款坦克,就是再給帝國十年,帝國估計都難自己建造出來,因為這是紅警基地的產物。

不管是陶瓷裝甲還是火控系統,最目前的科技,都是一道跨不過去的溝壑。

坦克火控系統從問世到現在,大體上可以分為4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裝備的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統只配有簡單的光學瞄準鏡。這種光學瞄準鏡用視距法測距,即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已知,那麼就可透過它在瞄準鏡視場中所佔的mrad分劃數估算出或直接讀出目標距離,接著就可裝定瞄準角。用這種方法,在九百米時,則命中率顯著下降。

就算是在後世,一些坦克的應急工作方式仍然採用這種方法。

二戰後期裝備的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統在原光學瞄準鏡的基礎上增配了體視式或合像式測距儀和以凸輪等為函式部件的機械式彈道計算機,姓能比第一代有了明顯改進,在一千三百米距離內,射擊標準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50%。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代初期裝備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統由光學瞄準鏡、光學測距儀和機電模擬式彈道計算機組成,並且開始配用了一些彈道修正感測器。這種火控系統在一千五百米的距離內原地對固定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為50%。

而目前中華的自己的坦克瞄準裝置,其是就是這一種,在後世屬於第三代瞄準系統。

上述三代坦克火控系統的缺點是不能預測運動目標的射擊提前角,因此不能射擊運動目標,而且由於沒有一種比較理想的測距儀器,命中率比較低。隨著鐳射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出現了鐳射測距儀。鐳射測距儀是一種精度高、操作簡易、快速的測距儀器,與火控計算機等組合成的火控系統是提高坦克火炮命中率的重要途徑。

因此,後世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從1965年底,試驗用的樣機研製成功,定名為柯貝達,後來改名為薩布卡。

休斯飛機公司根據從該火控系統中所獲得的經驗,正式為M60A3坦克設計了帶鐳射測距儀的綜合火控系統,主要由測瞄合一的車長鐳射測距瞄準鏡、炮長晝夜瞄準鏡、數模混合式火控計算機、目標角速度測量裝置以及各種彈道修正量感測器組成,能在坦克短停時射擊固定或運動目標。

自動輸入火控計算機的修正量有炮耳軸傾斜、橫風和目標角速度,人工裝定的修正量有氣壓、氣溫、藥溫、炮膛磨損和彈種等。在兩千五百米的距離內,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時火控系統的首發命中率為90%。

而天啟坦克就屬於這一代,儘管比起二十一世紀的數字化坦克來說,這種瞄準方式已經過時了,可是在二戰的時候,這種瞄準裝置,卻是一種劃時代的發明。

天啟坦克的這種綜合火控系統則是體現在:快速發現、捕獲和識別目標;反應時間短;遠距離射擊首發命中率高;坦克行進間能射擊固定或運動目標;全天候和夜間作戰能力強;操作簡便,可靠姓高;配有自檢系統,維修簡便;具有較高的效費比。

而且天啟坦克也具備後世先進坦克的一些裝置,比如光電觀瞄裝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