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畢。現在我們白勺百萬大軍已經在邊境不遠處等待命令,只要日本對蘇聯展開攻擊,我們白勺部隊就會第一時間進入邊界線,保證我們白勺領土安全,也防止日本或者蘇聯軍隊冒犯我們白勺邊境。空軍和雷達部隊也全夭二十四小時監控待命,防止任何突發情況。邊境旁邊的百姓也已經遷到境內,不會影響到百姓的安全。”蔡鍔回道。
“很好,告訴孔文鴻,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絕對不能讓一根鬼子毛飄過邊境。不管是紅毛鬼子還是日本鬼子,都不允許。一旦越境,我允許部隊對其展開攻擊,先打了再說。”陳紹道。
就在此時,王銘章走了過來,向所有入說道:“德國和日本開始行動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國入侵蘇聯
我們只需要踢開門,裡面整個腐爛的結構就會垮掉阿道夫。希特勒這是希特勒對蘇聯的評價,他相信,只要一鼓作氣推進到莫斯科,那蘇聯就完蛋了。就像法國一樣,十二天之內佔領整個法國。
他的打算是,德軍計劃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而在後世中,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的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裝備老舊和戰術不佳的蘇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由於嚴酷的寒冬而攻勢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造成納粹德國最終戰敗的主因,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折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東方戰線,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數千萬人因此罹難。(死多點!)斯大林的名聲使得納粹德國在發動這場戰爭上獲得了某些正當性,而且也讓希特勒對德軍的勝利有相當信心。斯大林在大清洗中殺害了無數紅軍的基層和資深軍官,導致紅軍整體的脆弱和無能。在針對斯拉夫人進行的宣傳上德國一直強調蘇聯政權的殘暴,同時也宣傳紅軍正在準備攻擊德國,並主張他們先行的攻擊只不過是先發制人的舉動罷了。
巴巴羅薩作戰主要是希特勒自己所構思的。一些軍事和外交人員也曾勸告希特勒,和陳紹給希特勒的建議一樣,應該先解決盟軍在英國的力量後才開闢對蘇戰場較為妥當,但大多數德軍的參謀幕僚都同意這場侵略應該在某個必要的時間點發起。
希特勒的決策通常與德軍將領的建議相反,但直到那時為止,德軍在希特勒的戰略下已經達成了一連串原本被認為不可能達成的輝煌勝利,他也自認為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天才。
這段時間裡,希特勒的驕傲和大膽、加上德軍的精良訓練,在不費多少功夫下便贏得了萊茵河、奧地利、捷克的蘇臺德地區,接著又攻下波蘭、丹麥、和挪威,每場戰役幾乎都順暢無阻。接著他又迅速經由馬奇諾防線北方的盧森堡進攻法國,以包圍戰術殲滅了大規模的同盟國部隊,並繼續向南進攻直到瑞士邊界。
北邊遭受包圍的同盟國部隊最後經由敦刻爾克撤離,並且被德國全殲大部分的主力。英軍被徹底逐出法國,但英國依靠著其海軍和空軍的優勢而免受侵佔。在無法逼使英國投降,同時也缺乏海軍和戰略轟炸部隊的情況下,希特勒遂決定將目標轉往東方。
他相信只要蘇聯被擊垮了,英國也不可能再支撐下去。希特勒對他在西歐的驚人勝利感到自負,同時也有一個催化劑,他看到當初瓜分波蘭後,蘇聯侵佔芬蘭未遂的冬季戰爭也向全世界顯現了當時紅軍內部的腐化和戰力低落。
希特勒認為蘇聯內部已經腐敗,只要數個月便能取得勝利,也因此不需準備冬季的配備。正是這點,陳紹才將愚蠢的稱號放在希特勒身上。
當然作為一個野心家,希特勒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預估攻佔蘇聯會有以下好處:當蘇聯被擊敗後,解除動員的大量士兵便能補充德國產業界的勞工短缺現象。
烏克蘭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
佔領蘇聯將可以擁有大量的奴隸勞動力,將能大為改善德國在地緣戰略上的處境。
擊敗蘇聯將能進一步孤立大英帝國。
德國的戰爭機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佔蘇聯的巴庫產油區後才能達成此目標。
作為德國的盟友,對遠東土地垂涎三尺的日本也同時對蘇聯發起進攻,並且將蘇聯在遠東地區的陸軍海軍和空軍一舉消滅掉。佔領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所有土地。日本的進攻計劃分為三個方向。其一,以德國支援和向中華購買的坦克為主力,突然想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