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2 / 4)

登陸的日軍,其他的B…17轟炸機聯同戰鬥機攻擊在維甘登陸的日軍,在這一次遠東航空隊最後的聯合行動中,共擊傷兩艘運兵船、一艘輕巡洋艦那珂號及驅逐艦村雨號,擊沉一艘掃雷艦。

11月1日早上,三千名名隸屬日軍第16師團計程車兵在呂宋南部、距離美國及菲律賓守軍防線150公里的萊加斯皮登陸,11月3日日軍進攻棉蘭老島。

同時美國亞洲艦隊在11月2日,日軍轟炸在甲米地的海軍設施時遭到慘重損失後已經從菲律賓水域撤退,只有潛艇可以挑戰日本海軍的優勢。

向馬尼拉推進之日軍主要的進攻出現在11月7日的早上,由本間雅晴指揮的日本第14軍的四萬多名士兵入侵呂宋島北部的仁牙因灣,日軍第48師團及第16師團部份單位在近百輛輛坦克及炮火支援下在仁牙因灣東面的3個地點登陸。

少量從澳大利亞南部飛來的B…17轟炸機攻擊入侵艦隊,而美軍潛艇亦從附近水域攻擊,但效果甚微。由於缺乏訓練及裝備的菲律賓第11及71步兵師既不能擊退日軍登陸,又不能壓制在海灘上的敵人。

日本第48及第16師團的部份單位在海灣南面較遠的地方登陸,美國第11步兵師在羅莎里奧與日軍相遇交火,但在遇到慘重相亡後被迫後退。到11月9日傍晚時,日軍已經向內陸突進十六公里。翌日第16師團七千名士兵在呂宋南部沿拉蒙灣海岸二個地點登陸,在這裡他們發現美軍的部隊無力抵抗,他們集中一起及開始朝北向馬尼拉推進,與北面南下私部象連成一起以取得最後勝利。

很多盟軍士兵投降或逃跑,美軍菲律賓師進駐戰區以掩護軍隊撤向巴丹及阻止日軍進至蘇比克灣地區。11月13日,麥克阿瑟命令重新執行戰前舊計劃只防守巴丹及科雷希多島。軍事指揮部及菲律賓政府均搬到島上,但仍然有大量守軍留在其他各地數月之久。

11月15日,菲律賓第31步兵師移到之字形關口附近以保衛從呂宋中南部撤下來守軍的側翼,而美軍菲律賓師則在巴丹重組。11月20日,第31步兵師被移到在巴丹半島頸部位於奧隆加坡…馬尼拉公路西面的十字路口防守,該地在第二天被日軍攻下,幸好躲避及時,第31師在半島內作為後備力量以補充在防衛行動裡的損失。

從1942年1月7日至1月14日,日軍集中偵察及準備進攻阿布凱防線,美軍及菲律賓軍在接近阿布凱迎擊日軍在晚間的進攻,美軍菲律賓師在1月16日反攻,但反攻失敗,1月26日他們被迫撤退到長灘島…墨特馬的防禦地區。

雖然日軍在數星期的進攻中,面對重大損失及燃料短缺因而進攻受阻,但盟軍在亞太地區的形勢日益惡化,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退到澳大利亞,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區最高司令。

(麥克阿瑟於在澳大利亞南部發表演說:“我從巴丹出來,我會再回去。”)溫賴特少將在2月2日成為菲律賓盟軍司令,這時候美軍菲律賓師轉而支援其他防區。從2月8日開始,日軍發動新一輪進攻,而盟軍因飢餓、疾病及持續戰鬥而被削弱。到了半個月後,日軍沿馬尼伯拉斯山突破,美軍菲律賓師已經不能協同作戰,在面對猛烈進攻下不能反擊。2月25日美軍的一個步兵團及菲律賓第31步兵師在阿普河附近崩潰,最終在2月28日向日軍投降。

科雷希多島是美軍的海岸炮兵駐紮地,島上駐紮著舊海岸炮兵團和美軍高射炮團。高射炮團部署在科雷希多島的高地上,擊落了很多日本空軍的戰鬥機及轟炸機,用以防範從海上來的任何進攻的固定舊炮臺及巨大的榴彈炮,很容易被日軍轟炸機尋找到及摧毀,美軍士兵及菲律賓童子軍,共一萬四千七百人防守這個小型的堡壘。

日本空軍已命令在轟炸機上裝上氧氣以使轟炸機飛得更高,以避過島上的高射炮射擊,之後更猛烈的轟炸來臨。

日軍進攻之初,菲律賓總統曼努埃爾。奎松、麥克阿瑟將軍、其他高階海軍軍官、民選議員及家族逃過對馬尼拉的空襲及搬入在科雷希多島上的馬林塔隧道,他們到達時馬林塔兩邊是作為高階指揮部、醫院及食物和軍火的儲存地。

43年2月,數艘美國海軍潛艇到達科雷希多島北部,海軍帶來信件、命令及武器,又接走美國及菲律賓高階軍官、黃金、銀及其他重要紀錄檔案,一些人不能由潛艇的接走的則最後被日軍俘虜及關進在馬尼拉及其它地方的集中營。

科雷希多島的守軍,包括以上說過的防空和岸防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團及一些守備科雷希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