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這個故事越靠近後期,就越會引發一種狂熱的高潮,它最終會導致戰爭與文明的再次出現。這是因為至今為止,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完美的制度。
如果把文藝復興看作歐洲歷史的轉折點,前面的中世紀是黑暗時代的開頭,後面的巴洛克時代、洛可可時代、新古典主義時代、浪漫主義時代是各種文化融匯的溫床,是繁榮的象徵的話。那麼,中世紀之前的羅馬共和國算什麼?更早的雅典民主又算什麼呢?
事實上,共和制和帝制往往是交錯進行,一個共和國的滅亡隨之而來的很可能就是一個帝國;而當這個帝國的滅亡,接下來可能就會是另一個共和國。只要我們認真去從歷史文獻中追尋,就會發現不管是共和制還是帝制,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中斷過。
羅馬共和國時代的格拉古兄弟蒂貝里奧和卡伊奧,就是其中鮮活的例子。他們被平民推選為護民官,採取了很多有利於平民的改革,但是在遭到羅馬貴族的殺害後,並沒有獲得多少人民的支援,歷史很快忘記了他們的存在。
相反,征服高盧乃至整個羅馬的獨裁者葛約斯。尤利烏斯。凱撒,卻成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在他之後的安東尼、屋大維,也都能夠被我們所牢記。這個時候我不得不問,在羅馬共和國時代,那些執政官有幾個,能夠如凱撒大帝那樣名留千古,被我們所記住呢?
當然,你可以說你知道雅典的梭倫、伯里克利,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法國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呢?好好想想,在自己的腦海裡,到底是帝制領袖多還是共和制領袖多。
掃羅、大衛、所羅門、亞歷山大大帝,矮子丕平、查理曼、太陽王路易十四,拿破崙、君士坦丁大帝、大流士一世、漢謨拉比、彼得大帝、雷帝伊萬、征服者威廉、伊麗莎白一世、薩拉丁、成吉思汗等等,太多了,舉不勝數,這些人物平生無一不是名聲赫赫,而他們的才能,也只有在帝制國家上發揮的淋漓盡致,譜寫出令世人矚目的傳奇。如果把他們放在21世紀的現代,那麼很難在續寫古代的光輝與榮耀。
共和制與帝制正好相反,前者更加註重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後者集中在少數人,如果說前者是發散中進化的制度,那麼後者就是集中又收斂的政體。
雖然在後世陳紹不認同獨裁,和後世獨裁的國家還少嗎?現在陳紹的思想轉變,對一些東西也看得更透徹。對這兩種制度其實在後世已經很多都融合在一起了。
比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雖然具備了共和國的基本性質,但卻實施了近似帝制的傳位,金日成直接把最高領袖的位子給予了他的兒子金正日,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又比如加拿大自治領和澳大利亞聯邦,他們雖然僅僅是承認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為元首(2005年莊美楷被女王任命加拿大第27位總督,2003年8月邁克爾。傑弗裡被任命為澳大利亞第24任總督),不過也還是屬於帝制國家,事實上卻比更多共和國更加體現民主。
陳紹的打算不是長期的獨裁下去,等到二戰結束,陳紹就會好好放手。到那時陳紹也已經五十幾歲了,也該享受下未來所剩不多的時光。
第一百九十六章 烈士葬禮
1928年9月27日
秋老虎還在發著餘威,一兩葉黃葉悠悠飄落。
嘶啞的蟬鳴已經消失,秋意闌珊中葉兒低垂。
秋雨纏綿,灰濛濛的天空降下絲絲涼意。
秋雨冰涼,因為它從那麼高那麼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了。“高處不勝寒”,所以怎會不冷呢?秋雨苦澀,從那麼高那麼高的天空掉落又滲入那麼深那麼冷的地下,怎會不苦、怎會不澀呢?秋雨是淚,是天空的淚水,冰冷徹骨,所以捱到秋雨的東西,才會都準備冬眠吧?只有松柏不會,因為松柏的根扎得那麼緊那麼深,深到秋雨都無法到達,深到讓松柏有一顆古代斯巴達戰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正猶如中華近史般讓人銘記!
秋風秋雨愁煞人。站在這個秋天的尾巴上,為中華深沉苦痛的歷史而愁。但是,正因為站在秋天的尾巴上,才眺望到了即將到來的孕育希望的冬天。花費一年2個季節的時間在中華博大深遠的靈魂背面刻下繁複的花紋,在秋天裡收穫刻畫靈魂帶來的痛楚,卻又在秋天重新拾起希望,向新的冬季進發!那將是靈魂獲取勳章的時刻。
北平市郊區的一片丘陵,這裡已經被完整規劃起來,一座座墓坑整齊的排列著,前方的墓碑除了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