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聲從突擊步槍中傳出,陳紹看了下桌子上還有幾個沒有打完的彈夾。心中嘆了口氣道:還是不行,連續射擊的話,自動導氣供彈裝置還是會出現問題。精確度是上去了,可老毛病還沒有是改變。
陳紹對這款新式的突擊步槍寄予厚望,科研團隊也付出了極大努力,但結果還是不盡人意。在克服了多道難關後,很多問題也都解決了,可一直困擾的自動供彈裝置還是不過關。
突擊步槍集合衝鋒槍和步槍兩種步槍的優勢,步槍射程遠,精確度高,但射速慢。衝鋒槍射程近,精確度一般般,而射速快。
經過多年的研究,這兩種武器的優勢已經被融合在一起。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為了確保射程和精確度,又要保證射速。這對槍械的材料要求很高,試生產了很多樣槍,始終都卡在這一關。
這款新式的突擊步槍為無託結構步槍,導氣式自動方式,自動機採用短行程導氣式活塞,機頭回轉式閉鎖,可單、連發射擊,具有30發塑膠彈匣供彈。機械瞄準具為覘孔式照門。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裝置。外部材料大量使用了工程塑膠。
按照陳紹的要求,這種突擊步槍是小口徑突擊步槍,口徑5。8毫米。原本是要採用和自動步槍一樣口徑子彈,便於後勤補給,但7。62毫米子彈無法保證射擊精確度。而且也為了符合陳紹的要求,才改成5。8毫米,這樣在射擊精確度上和減少後座力上,都比7。62毫米子彈來得更好。
其實這款突擊步槍,除了導氣式供彈上有瑕疵外,其他方面陳紹都很滿意。680米的射程,裝上瞄準鏡殺傷力可以達到800米。並且5。8毫米子彈在一百米的距離內,可以擊穿8毫米厚的鋼板,並且還有殺傷力。槍身長度也在700毫米左右,算是一種很短的步槍。槍身短,戰鬥時加上刺刀重量也才3。5公斤,十分便於攜帶。並且還可以在槍托部位,加裝35毫米榴彈發射器,加強其作戰能力。最主要的是,這種步槍在研發時,就被賦以全天候戰鬥的要求。只要可以試驗結果完全符合戰鬥要求,可以裝備所有部隊。
同時在研究的槍械中,還有一種全新的班用機槍,顧名思義。班用機槍是一個步兵班的火力支援單位,一個步兵班配發1…2挺,主要作用是中近距離對敵方進行殺傷及壓制敵方火力掩護其他作戰人員行動,多使用彈匣,短彈鏈或彈鼓供彈,一般與步兵班內的步槍使用的彈藥相同,配備2腳架,理論射速在600…1200發/分,戰鬥射速一般150發/分。而這種班用機槍,由一人操作便可。是中華軍隊現在使用輕機槍的升級版,外形和突擊步槍差不多,口徑也一樣。並且之間很多零件可以共用,這樣也減少了很多後勤壓力。
而現在這兩款槍械都已經試驗了很久,也改進了很多地方。比起第一次試驗時,洋相百出,已經好很多。可陳紹還是很不滿意,導氣裝置沒有決解好,高射速連續使用的話,很容易卡殼。如果不是有這個硬傷,現在陳紹已經命令軍工廠大力生產了。
伸手摸了摸放在桌子上的突擊步槍,陳紹心中也頗有些感慨。其實這款突擊步槍的造型很受陳紹喜歡,最主要的是漂亮。在當年開始下馬研究突擊步槍時,陳紹就畫了一張圖紙,只是一張槍械的外觀圖,而且還很粗糙。幾年後,這款突擊步槍已經在試驗中了,並且造型和陳紹當年畫的一樣。
當他看到樣槍時,不管效能如何,他便喜歡上了這款步槍。當初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款突擊步槍搞出來。並且他自己也參與了試驗,只要有新式樣槍生產出來時,都會給他送來一把,還有配套的子彈。
地下基地中,也成了陳紹打靶的絕佳場地。既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保密工作也不需要他注意。
熟練的把桌子上的突擊步槍拆成八個零件,把卡住的彈殼拿出來,陳紹又把步槍裝回去。又是連續不斷的射擊,等他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完時。還好,並沒有再發生卡殼的現象。
在返回御書房時,陳紹忍不住在心中嘀咕道:還不是很完美,才打了300發子彈,就要卡殼一次。要是把這個問題決解了,那這款突擊步槍就可以面世了。
當他剛坐到御書房的桌案上時,還未拿起奏章。桌案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接過電話後。陳紹便起身走出御書房,直奔國防部而去。
三分鐘後,陳紹走進了國防部的指揮中心。此時蔣百里和蔡鍔還有陳福欽都在裡面,陳紹和他們點點頭便開口道:“蒙古有什麼最新情況?”
“粟鈺生傳來最新情報,總攻可能會在今天晚上發